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不能等靠要 致富不可睡大觉

[ 作者:淡月梅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04 录入:吴玲香 ]

两年前,雷红梅还在四处借钱过日子。当时,丈夫患上了肺气肿,干不了重活,孩子在上大学,药费、学费没有着落。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的雷红梅,看着自己那双走路很不方便的腿,觉得“快撑不下去了”。两年后的2018年3月,雷红梅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正忙碌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西古村的扶贫车间里,浑身透着职业女性的自强与自信。“现在一年的收入超过了2万元。”雷红梅笑着说,“家里的药费、学费都不再愁了。”(4月2日 新华网)

今年两会期间的一场记者会上,在回答有关电商扶贫的提问时,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明确提出,扶贫最重要是三点:不能“等靠要”,要树立正确的扶贫观;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要有长效机制;通过无人机平台解决物流问题,打造电商扶贫品牌……刘委员的表态,虽然是从发挥企业作用的角度思考如何加快脱贫攻坚,但不失为我们政府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扶贫不能“等靠要”,要利用产业扶贫开创扶贫新格局,让贫困户真脱贫。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显著,但从整体上贫困人口还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为了使更多人脱贫,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部分贫民存在“等靠要”的错误观念,从哲学上来讲,毕竟“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扶贫更要树立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天的观念,什么事不干,等着政府来帮助;靠政府、靠他人接济;向政府要钱,向他人要东西,这些因素都极大的影响了扶贫脱贫工作的效果,都不是脱贫的最佳方式,即使脱贫了,也不能长久稳固,出现“反复脱、脱不掉”的困境。

当前,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作为贫困人口的辅助和扶持力量,应该引导他们改变意识,树立正确的扶贫观,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注重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思想引导、技能培训、典型示范、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投入产业项目创收增收,形成了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良性互动机制。

首先,要着力于“引”。积极选派扶贫干部下乡,全面开展“联心富民”“四联三问”“联村帮扶”“驻村第一书记”培养等主题活动,通过帮思想、帮党建、帮门路等方式,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还可以利用脱贫事迹宣讲团,扶贫歌舞下乡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

其次,要注重于“培”。依托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平台,采取现场授课、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提高发展产业的能力。

再次,要突出于“领”。积极培育脱贫领路人,支持能人创办、领办扶贫产业项目。精心选树致富带头人、脱贫之星,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可以考虑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开展村集体经济创业致富项目竞赛,打造“创业致富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积极自发脱贫的积极性。

最后,要真帮于“实”。围绕各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资金整合、以奖代补、小额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扶贫开发,破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困难。

只有贫困户真正摒弃了“等靠要”的脱贫思维,精准扶贫工作一定可以往前迈进一大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能更进一步。

(作者单位:平武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