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居民每月只需65元,就可拥有私家菜园,享受高山生态蔬菜专供。前天上午,武隆区凤来乡高寿村热闹非凡,170多名来自主城的游客专程来此察看自己订购的菜地挂牌。兴奋的游客还拿起锄头,松土播种。(重庆晚报 2018.3.26)
“私人定制”通常是指特定需求,个性化服务需要;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看似不相干的两个概念,源于体验式乡村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效果非常的好。
首先,乡村生活对城市人的吸引。一是城市生活的紧凑、生活环境的喧嚣,空气质量的差强人意,让人感到压抑,渴望宁静和放松;二是城市人上溯三代都是农民,做做农民体验农民的艰辛,找找劳动回归感觉;三是生活质量提高,对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水果等的需求指数越来越高;四是家庭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其次,农村部分资源闲置。一是房屋闲置,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青壮年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进城务工挣钱后修建新房,再外出继续挣钱,房屋除老人孩子居住外,有很多房屋闲置,更有举家外出而房屋空着;二是农村“386199”现象普遍,即大多数是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在农村,缺乏劳动力,导致部分田地闲置。
通过调查发现:“私人定制”乡村生活这种新模式,实现了双赢。主要是:城市人定制乡村生活,体验式休闲度假。通过向农民定租一层或者一栋房屋,周末或者休息日,带上家人或者朋友到农村居住,共享厨房,或者带上户外用品,回归大自然生活;有的还定租一块地自己种植各类蔬菜,委托农民代为管理,待成熟时候进行采摘,把无公害有机蔬菜带回城市家;有的还定租几棵果树、定养几只鸡……农民群众闲置的资源提供给“定制者”,有效的提高了使用率和耕种率,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收入报酬;乡村生活“定制者”通过远远低于城市的价格,定租了房屋或者场地,还能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感受大自然……前提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如果交通基本条件差、村容村貌环境差、乡风不文明、社会综合治理环境不好,那么乡村生活“私人定制”也无从谈起。
乡村生活“私人定制”实现互利共赢,也助推了乡村振兴,这种新兴的城市和农村互融共促模式,还有待于专业人才、专业团队来探究推广。
(作者单位: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