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资金当肉吞”咋不怕消化不良?

[ 作者:涪江民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21 录入:吴玲香 ]

3月7日下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有记者在向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提问时提到了去年7.3亿元的扶贫资金有被冒领挪用的问题。刘永富回应,“凡是扶贫资金使用、到村到乡的扶贫项目,必须公示,接受监督。群众一监督,搞猫腻的人就会害怕。”(3月7日 新华社) 

不知从何时起,惠农扶贫资金恰似“唐僧肉”,成了不少贪官“瞄准”的肥缺。加之,其审核管理发放或项目审批过程中发生的优亲厚友、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严重不作为、玩忽职守,导致资金被挪用、骗取、套取、挥霍等渎职犯罪案件频发,实在不可小觑。

不得不说,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重点。近年来,随着惠农扶贫政策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强农惠农投资补贴项目不断增多,补贴资金量逐年成倍增加,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有很多人对这项资金动着歪念头,把罪恶之手伸向了惠农扶贫资金。

“不动真格,难以形成震慑”。那么,怎样才能保障国家的补贴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使惠农扶贫补贴补助资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提高惠农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惠农补贴资金在发放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

我们欣然看到,此次集中惩治和预防工作,优先查办三种情形的职务犯罪案件:犯罪金额巨大、损失严重的职务犯罪案件;犯罪金额虽不大,但情节恶劣、涉及面广、危害利益众多,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职务犯罪案件;惠农扶贫资金审核管理发放或项目审批过程中发生的资金被挪用、骗取、套取、挥霍等渎职犯罪案件。到底效果如何,相信大众早已拭目以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加强惠农扶贫专项资金监管,既是提高惠农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党和政府公允的民生工程。在笔者看来,唯有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才能确保发挥最大使用效益,赢得群众的鼓与呼。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