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有记者在向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提问时提到了去年7.3亿元的扶贫资金有被冒领挪用的问题。刘永富回应,“凡是扶贫资金使用、到村到乡的扶贫项目,必须公示,接受监督。群众一监督,搞猫腻的人就会害怕。”(3月7日 新华社)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的一项重要体现。但据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有7.3亿元的扶贫资金有被冒领挪用,扶贫资金无疑成了“唐僧肉”,贪官们尽可能的都吃上了一口。那么问题来了,扶贫路上的“唐僧肉”,到底吃得不?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近年来,随着惠农扶贫政策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强农惠农投资补贴项目不断增多,补贴资金量逐年成倍增加,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有很多人对这项资金动着歪念头,把罪恶之手伸向了惠农扶贫资金。于是就有了前文开头的“冒领、挪用”等等问题。
加强惠农扶贫专项资金监管,既是提高惠农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党和政府公允的民生工程。怎样才能保障国家的补贴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使惠农扶贫补贴补助资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提高惠农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惠农补贴资金在发放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笔者看来,唯有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才能确保发挥最大使用效益,赢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像前文中提到的“吃唐僧肉”的贪官无疑是处罚的重点对象。是以扶贫路上的“唐僧肉”是吃不得的。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