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和天使妈妈基金顾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洁教授提交了《关于将“乡村儿童大病医保”模型纳入健康扶贫政策的建议》的政协议案,并得到了委员们的积极响应。(3月3日 中国青年网)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演变,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城镇化的变迁。而伴随城镇化的就是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进城,由此带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与城里孩子相比,乡村儿童的生活条件可谓天上地下,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渠道更窄、难度更大,而且在重大疾病及重大家庭变故等现实打击面前往往不堪一击。
我国少年儿童有3亿多,其中2亿多在乡村地区,而乡村儿童中大多数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条件艰苦,受教育条件差,身体素质堪忧。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往往会陷入深度贫困,便极易造成整个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代际贫困,进而导致乡村的无休止贫困,影响中国的发展进程。
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稳扎稳打,持续发力。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不是扶贫,而是扶智。因为扶贫只能解一时之渴,扶智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也就是说,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人才。而乡村人才的希望,很大程度上寄托在乡村儿童身上。只有乡村儿童吃饱了、穿暖了,并且获得了良好教育,以后才能成人成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否则,老弱病残充斥的乡村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
希望我们的政府和社会能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乡村,聚焦乡村儿童,帮助乡村改善基础社会,帮助乡村儿童解决实际困难,让乡村儿童与城市孩子在一片天空下沐浴阳光,同享美好生活,一起健康快乐成长,如此,乡村才有生气和希望,以后的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乡村振兴才会成功,以后的乡村儿童才能真正告别贫苦,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只有乡村振兴了,中国才有未来;只有乡村儿童生活幸福了,中国才有希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我们要把乡村儿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千方百计帮助乡村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大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一代又一代乡村儿童的接力下早日变成现实。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武县广播电视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