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指出越是艰难越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调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打攻坚战,下绣花功夫,提脱贫质量不仅需要扶贫“空降兵”立旗帜,做表率,带头干,更须着眼长远加强人才培养和招才引智,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扶贫引才,“引领”为先。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短缺一直是脱贫攻坚后期需要“热思考”的问题。脱贫攻坚期间,大量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扶贫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了极高的能力和积极性,但不可否认,不少这样的干部将会是“飞鸽”牌,而不会是“永久”牌。如何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四川在年初已做出探索。从补足深度贫困县基层空岗逐步发展到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基本适应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政策明晰、步调一致、分步推进、分层实施,“点对点”,“一对一”。
扶贫引才 ,“智取”为要。在自然、经济、历史都受制约的贫困地区“留才、引才”工作存在很大困难。艰苦边远地区要转型升级留人引才,必须以“智”取胜。用好本土干部。扶本土干部“根”,对村一级党组织进行清理整顿和“强本固根”,建有形有力的农村党支部。扶本土干部 “智”,有效疏通干部因扶贫后期难度加大产出减缓而产生厌战懈怠;及时消除干部面对“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群众而产生的畏难放任;毅然杜绝干部因自身付出和收获不对等而产生的补偿冲动。扶本土干部“心”。坚决执行实绩突出的提拔重用,不能胜任的及时撤换,弄虚作假的坚决问责。
扶贫引才,“合力”为上。另一方面,深挖地区人文、历史等资源,创建品牌,为外来人才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引才不仅可以考虑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等常规路线,更可以考虑以顾问身份邀请退休或退居二线回乡居住干部参与工作。其次,必须防止那些为了“攒”基层经历而“混基层”的“镀金干部”到贫困地区走终南捷径,挤压一线干部正常的上升通道,伤了基层干部的心。
扶贫引才,“党性”为本。“根”扎入,“行”开花。贫困地区的“驻地”干部更须时刻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擅打“拦路虎”,能啃“硬骨头”;始终勇于担当,面对任何事情,心中都有“功成不必在我”的鲜明导向;始终求真务实,避免扶贫成果“垒大户”、“堆盆景”。始终实事求是,坚持“大格局”发展“大区域”打破“小九九”,落实政治要求,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建设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干部队伍,全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不断激发脱贫力,不断注入人才“活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地址:绵阳市游仙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