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突然被一类心理测试程序刷屏,通过几道音乐题,让你判断音乐的色彩、对应场景、播放场地、符合画面等来测试你是否患有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拖延症,这些病症随着生活压力增大,经常被人们娱乐化的戏谑,却不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会被这些问题困扰。笔者抱着好奇的心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患有强烈的焦虑症,仔细回想,生活状态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分享测试程序给身边的朋友,测试的结果都存在不同的心理压力,焦虑症一项基层工作的同事最为突出。
焦虑情绪是指对自身处境、生活状态、及未来的不确定,感到紧张,难过,产生焦虑。比如说:不管做什么都觉得特别难,工作效率低下,每到周一就打不起精神,假期结束,无心去上班;任务繁重,身心俱疲;业绩突出,害怕同事嫉妒;对现状不满意,每天都嚷嚷要追求梦想,拒当咸鱼,但又害怕现状被改变后还不如现在过得好,因此停滞不前、心存焦虑,并不全是坏事。适当强度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一个人鼓足力量,去应付眼下或将要发生的危机。但过度的而焦虑会拖累自己的工作效率,也会使人情绪低落,甚至引起身体不适,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弗洛伊德把焦虑分成三类:现实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焦虑。现实焦虑由实际危险引起,具有积极意义,也称存在焦虑;神经症性焦虑是病理性的,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道德焦虑则是跟人的耻感与罪感有关。而来自生活的现实焦虑,普遍存在于一个群体中,即经常加班的基层干部。
自从身处基层之后,才知道工作以前听老一辈说办公室就是一杯茶、一张报纸、坐一下午的言论真的只是一个传说。也许是戴有色眼镜看公务员的人群多了,也许是不了解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也许是不接触基层干部,才会那么多人以为所有的公务员都非常清闲。事实上,在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人员穿针引线必须心细眼快,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才不会沉浸在加班中无法自拔。经常听到身边的同事说,自从到了基层,连周末的概念都没有了,忙的时候,甚至连加班到凌晨也趋于常态化。工作压力和强度过大、工作超出预期范围、长期的加班造成心理身体双失衡等原因给大部分的基层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既然选择了来到基层,只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好本职,服务为民。那么,该如何调节焦虑症呢?
首先,调节心态,营造风清气正,心和气顺的工作环境。可以加强与领导、同事的交流,做一个散发正能量的人,当你真正学会不抱怨时,你会发现世界美好的事物都比你原来看到的多得多;其次,善于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升工作效率。积极向身边优秀的人汲取经验,着重培养自己的自控、自律能力,向他们讨教工作方法,提高业务能力,有效利用好上班时间和碎片化时间,减少因为工作繁重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乐观心态;最后,要敢于追求梦想,分阶段制定目标。确定我们分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再明确目标完成的时间,把预计的完成时间分成每一个小的时间段,确定计划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我该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争取每一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告诉自己,我在一点一点努力靠近自己的梦想,我不是碌碌无为一无所获,但凡你成为掌控时间的强者,就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产生对年龄、职位进阶的恐慌。
焦虑症广泛的存在于人群中,只是程度不同,没有什么可怕,要靠自己调节到适当的度。如果你察觉到自己的焦虑,请放慢脚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若是有能力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现状,那就大胆去做出改变;若是你暂时对自己所抱怨的一切无能为力,那就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暂停抱怨,努力到自己有能力去改变你所埋怨的事情。
(作者系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彝族乡大村村委会大学生村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