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由来
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将是未来数十年,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也是深水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问题,发展到今天,已经触及实质,踢到铁板了。
还记得世纪之交那会,那时新闻经常出现“三农问题”的字样,总结起来就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那个时候的三农问题,实质是一个农民问题,本质就是剪刀差与福利问题。
税赋太重,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大半都被收走。而农民那时候普遍没有多少增收渠道,农民非常穷。
每年冬天,一到收粮的时节,各地出现的抗税导致的悲剧,层出不穷。
知道计生干部凶,知道收税的打手更凶吗?
这种蛇皮袋,农民一般夏秋时晒干,堆在家里。村里干部带一群打手,直接进屋搬,家里男人敢阻拦的,肯定要挨打,不过一般都不过分,主要是打倒在地,限制活动。
因为这些打手,其实也是农民,都是乡里乡亲的。收完粮之后,村里会给一点劳务费。
当年每天新闻播报,这会很少听到了,为什么?
因为这些年,中国的三农问题,随着农业税取消、农民工进城务工,三农问题已经逐渐消解了。
但是,却出现了更新、更严峻的情况。现在的问题是“农民流失、农村瓦解、农业危险”
以前的实质是农民太多,但是吃不饱;现在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流失,后面的农村瓦解,农业危险,都是这个的附加效果。
中国的农业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关口。
这是经济活动向前发展的必然逻辑。
内在逻辑:
90年代以前,中国城市化水平不高,市场经济不活跃,很难想象现在这样,城市有很多的工作机会。农民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打工机会。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出口工厂是第一波,工厂劳动密集型,吸纳大量劳动力。
所谓的血汗工厂,其实对于农民来讲,比在农村好多了。
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对传统小农经济,是代差级的领先优势。
辛辛苦苦地里扒一年,不如机器转一天。
所以,看出来了吗,位置重要吗?
工业社会最差的,都比农村好啊。
靠这个,中国为西方世界提供了廉价生活用品,赚到了第一桶金。
海啸效应的波浪,是摧毁了其他国家的低端制造业。
有点钱之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这是第二波。我们漂亮的马路、高速公路、房子,都是农民工建起来的。
恰好,这也是劳动力密集型,又吸纳了更多的农民工,到今天还有。
这就是什么农民工欠薪有一段时间集中爆发的原因。这与工程项目的结账周期也有关系,行业的特征。
后来政府都介入这件事了。
这些熟悉的面孔,像不像村里的大爷大妈?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个别现象,这是工业经济的自然吸引力,带来的劳动力转移的海啸。
甚至还引发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性问题,春运。
中国9亿农民,如潮水一般,浩浩荡荡进城了,被裹挟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他们被工业化与现代文明洗礼,他们也创造了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
风景这边独好。
那么,农村呢?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失,农村一年下来,也就过年那会热闹一阵。
由此,甚至带来了另一种社会问题,叫 “386199部队”,“ 38”即妇女,“61”指儿童,“99”代指老人。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心灵关怀倒是其次,可怕的是留守儿童欺凌问题,丛林世界,骇人听闻;老人诱奸儿童问题;邪教泛滥问题等等,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收智商税、割韭菜的人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
同时,基层党组织涣散,弱势群体三不管,陷入绝望。
中国城市化没有贫民窟,是因为贫民窟在农村。那是被人遗忘的世界。
这些问题倒也还好,不过是伴生问题。
但是粮食产量不振,确实一个要命的问题。
留下来的老弱病残,依然艰难的生产着中国的6亿吨粮食,人都去城市了,中国的粮食产量竟然没有下降,反而连续增长,虽然增速下降,去年首次下降。
这其中比较复杂,既有中国人的勤劳,也有良种技术的发展与化肥工业的原因,还有国家补贴,人为刺激,维持产能的原因。
世界上如果有菩萨,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插一句,当年的三农问题,天天讨论来讨论去,最后靠什么解决的?
其实靠血汗工厂解决的。
正因为劳动力流失,国家为了维持产能,必须让种地有利可图,所以,不仅免除农业税,反而种地给补贴。
当然,目前这样,中国还可以吃得很好。
可是,如果老一辈的农村人死去,农村,由谁接手?
现在的农二代,见惯了城市化的好处,几个愿意回去?国家还能投多少钱补贴,维持农业的利润?袁隆平与化肥,还能逼出多少潜力?
中国人的粮食,以后谁来生产?
人没了,怎么办?
先不说进口的问题。先说农业规模化。
农业工业化,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把农业,当作企业一样运营。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各种农用机械,完全没有问题。
农业,就是一家家工厂,流水线一样的生产粮食。
即使考虑到地形限制,中国依然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盆地,可以建设农业工厂。
集约化经营,大规模机器换人,农业,规模上去了,也可以很赚钱。
做纽扣都可以赚钱,做农业为什么不能赚钱?
薄利可以多销啊,集约啊,规模效应啊。
何况农业是刚需,国家会保底,激励保持产能,亏本可能性小。
对啊,为啥不这样呢?
美国都这样啊,一家人一片农场,播种打农药用飞机,一年干几个月,粮食哗啦啦的啊。
我们就是不行。
因为我们的农村土地,不方便随意转让。
不方便随意转让,就意味着想办农场工厂的企业家,不能一气买下个几百亩耕地。
不能大量买地,就不能规模化经营。
为啥不让自由转让呢?
因为社会主义中国。
是的,大实话。
土地是给国家留给那些农民工的最后一道保障。
中国城市化没有贫民窟,本质原因是,中国农民工,都是兼职工人。
所有混的差的,混不好的,没有任何社会资源和社会保障可以指望的时候,至少可以回农村,种地养活自己的一日三餐。
这是托底。
一次性的100万,绝对没有永远都不会丢失的资源靠谱。
一旦农村土地自由流转,资本有能力用各种办法,兼并土地。
前不久印度刚发生的,不转让土地就活埋人家女儿。
不说阴招,就算资本用合法合理的价格,兼并土地搞农场工厂。拿到钱的农民,会有各种可能性。
金钱是假象,资源才是真理。
重新沦为赤贫的农民,这个时候,连做农民的资格都没有。
他可以干什么维持生存?
出卖身体?出卖器官?
资本可以把一切标价,变现。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可以吃人?
这是国家的考量,用土地,给欠缺社保的农民一个补偿,一个托底。
可是,随着农村越来越凋敝,人越来越少,国家这个方法再继续下去,会影响到粮食安全 。
中国的粮食产能,在目前的作业模式下,已经到达极限了。
农业工业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外部逻辑
关于粮食的两个数据值得关注,一个是人均粮食公斤,一个是亩产。
一般而言,人均代表粮食自给率,人均200公斤,这是温饱线,可以保证饿不死。人均400公斤,可以挑肥拣瘦,吃肉了。
亩产一般代表本国的工业水平,亩产200公斤,算是自然条件下最高水平了,再怎么施肥,也不可能再提高了,人畜粪便的氮含量有限,自然作业下固氮水平有限。
亩产300公斤以上,靠化肥工业绰绰有余,再高那就是良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了。
这个可以侧面反映一国工业化水平。
这里面,提供了绝佳的几个例子。
美国是榜样,人均1389公斤,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同时,500公斤的亩产,证明了其超强的工业能力。没有化学工业及农业机械工业的支持,想在自然状态下,堆出500公斤的亩产,那是大跃进。
所以,想这么吃就怎么吃,吃不完可以浪费,可以扔掉,可以出口,还可以用粮食做乙醇,做生物汽油烧着玩。
印度是挣扎,人均231,只有中国的一半,看起来不错,至少比韩国、日本强,勉强可以维持吃饱。但是看看亩产,只有不到200,喂,中国解放初用大便羊粪,也能种出这个程度啊。这就是工业化武装的农业(化肥、农机工业)与缺少工业化武装的农业的区别。
工业化不够,也就难赚到外汇,反而需要出口粮食换工业品(化肥、农药等等)。所以,印度,加油吧。
日本和韩国是反例,400公斤左右的亩产,完全证明了自己工业化的能力。是啊,你会赚钱,可以卖工业产品,去国际上买粮,即使人均100公斤的自产水平,也可以吃得很好。
中国用390公斤左右的亩产,同样证明了自己工业化的能力。同时,中国人均400公斤左右,证明我们也吃得挺好,是的,还可以挑肥拣瘦,越吃越精细了。
但是其实,我国食品安全很悬。目前国家补贴只能维持主粮安全,我国大宗饲料从鱼骨粉到豆粕都严重依赖进口。其中大豆依存度到80%。我国小农户养殖业基本被市场摧毁了。澳洲的羊,美洲的牛,拉到国内,还比我国生产者的牛羊便宜。 国家只能保证吃大米,不能保障你吃肉。
也许日本和韩国可以靠进口买粮,人口体量比起中国,不算大;发达国家,人均收入高。就算国际粮价波动上涨,额外支出也许可以承受。也许。
但是中国不可以,13亿人口,那就是13亿张嘴,中国还有大量的低收入人群。如果中国粮食依赖进口,粮食安全将是一件事关国家a安a全的政a治a大事件。
你说房子是刚需,可是粮食是刚需中的刚需。
房子贵,你可以不买,你就不会被收割;粮食涨价了,你还可以不吃吗?你被收割定了。
房子是耐用消费品,可以放很久,国家可以用限购锁住流动性。而粮食是快速消费品,暴起暴落,国家根本很难管理。
你会说,市场经济的供需理论,决定了只要供给多,价格就不会涨。多找几家供应商就好了啊,让他们互相竞争,囚徒困境,就可以分散风险了嘛。
可是你忘了吗?上图中,美国的粮食产量有多少?人均多少?全世界,谁家粮食吃不完?
是的,国际粮食供应,是一个垄断市场,号称“ABCD”四大国际粮商。美国企业掌握粮食定价权。
中国巨大的需求端,美洲巨大的产能端。你会做什么文章?
低价卖粮食,亏本也卖,比你自己国内种地还便宜,时间长了,国内谁种地谁傻逼,买粮食多划算。等你国内都不种了,ABCD一起涨价,你怎么办?
涨一万倍,砸锅卖铁,你也得买,而且只有他们家可以买。就算你要再种,至少也要等一年后才能收获,荒废了的农业,一年时间你可以组织起来,恢复生产?
小小粮食,不费吹灰之力,身死国灭。而且人越多的国家,效果越好,越好灭。
比造什么航母、五代机划算多了。一架飞机的成本。
所以,国家为什么08年取消农业税,为什么自己贴钱都要维持有人种地,维持耕地红线,维持农业产量持续?
供给就是市场供需领域的核武器,国家手里要有大量粮食控盘,大量粮食只能源于自己的耕地,才能对国际粮商形成核威慑。
现在,国家手里控盘的粮食产能,随着老一辈农民的老去,农二代的城市化,一胎制的人口断层,农村劳动力奇缺。
而出于对农民社保的弥补,对农民托底,农村土地限制买卖。农村土地被行政性的割裂碎片化,而碎片化的耕地,只适用于大量的农民包产的模式。
农业产能安全的需要,与农民人口短缺的矛盾,是中国当代农业的核心矛盾。
再深入一点,农业规模化、工业化的需要,与农村土a地流a转限制的矛盾,是中国当代农业的核心矛盾。
是你,你怎么办?
怎么办?
现在有朋友反映, 好多农村的村子统一迁往城里。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信号而已。
信号还包括,去年年底,发改委取消了玉米收储政策,改为市场价收购加补贴。
为什么不托底?
因为进口玉米到港价倒挂太多了,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买来进口玉米,比国家保底的价格还要低。
为什么人家可以那么低?
不考虑政治因素,确实农场工厂的规模效应与机械化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靠一个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累死累活,能扒拉出什么?
不如机器跑一圈。
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农业工业化与规模化。
那么,在这之前,就要把地整出来。
那么,人怎么办?社会主义怎么办?
农村人口的趋势就是逐渐凋亡,农村人口进城,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时代趋势。
关键是这些农民,怎么安置?
所以,这里把农民迁出来,不是需要劳动力,而是需要土地。
这些农民不光成为不了劳动力,反而会是社会的负担,国家要想办法解决这些人的城市化问题。
最核心的就是社会保障问题。
否则,失地的农民,就会流离失所,沦为贫民窟。
好就好在,这些农民的二代,基本告别农村了,所以农民问题,只有这一代人的问题。
怎么安置好这些农民,年轻的要能有工作,年老的要有保障,这是一个考验政a府能力的大事。
这还只是开始,未来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也会逐步试点,成熟,出台。
现在好像农村宅基地不让多盖了吧?大家评论区可以说一下自己了解的农村情况,我们可以做一个小范围的社会调查。
最后,多说一句啊,曾经有个名字不能说的人,想了一招,叫做大农协的方案,想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并发表了一篇博士论文。
农村土地还是碎片化,农民自己掌握土地,但是咱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农协,相当于大家合伙企业,一起闯市场。
你觉得靠谱不?
农村的机会
如果说“壹带壹路”里仓鼠机会,是在顶层设计,政治开路的起步阶段,就找准方向,国外拓荒探险的话,那么新农业,就是在农村空心化、大量人逃离农村、国家政策喷薄欲出的时候,找准方向,暗中准备资金、技术、人才,准备开一家农业工厂。
毕竟,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在大多数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提前布局,看准时机,等人家都反应过来的时候,你早已经赚好第一桶金,占据优势地位了。
现在,种地不仅有补贴,连买化肥都有补贴,等政策落实,市场接管之后,这些以面向小农模式为主的补贴,将逐步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农业工厂的价格战与市场竞争。
巨大的套利空间啊。
哦,对了,房地产现在是一个应该“人取我弃”的阶段了,供参考。
但是,这件事倒不是那么好干的,最主要的是,农村基层组织瓦解,各路村匪恶霸,需要好好打点,搞好关系。
村干部的大腿,要抱牢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产权明晰的问题,包大户赚点钱没关系,做企业一定要留心。
当初为了固定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土改成果,中国的耕地制度设计,其实非常巧妙。
同一块耕地上,附着了3项权益,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所有权只是名义上的,属于集体。并且禁止交易过户,从而防止了农民失地问题,国家永远留有土地归属的后门。不好的地方就是妨碍了资本与产业力量进入,所以一直都是自耕农的小农模式。
承包权才是核心,其实所有权根本不影响耕地的使用,仅仅只存在法理上。承包权其实变相就是农民拥有了这块土地。承包权属于农民,也不能转让。好像村集体所有的鱼塘、荒地之类,可以转让经营,懂这一块的大咖可以提示我一下。
而经营权实质就是租赁权,是为了适应现状,防止进城务工导致的土地荒废,让农民可以租赁土地,获取租金。
通过这么复杂严密的产权设定,没有人可以巧取豪夺,弄走农民的土地。
所有权问题现在不要紧,未来终归是要解决,特别是大户以后成企业规模运作,甚至参与国际竞争。这是非常大的法律隐患。
不能说你好好经营企业,刚要世界500强竞争,村里或者政府说,土地所有权收回了。
所以,现在耕地价值不高,资本精明得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知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