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农家书屋58.7万家,十年来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12月18日在沈阳召开的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农家书屋像一座超大“图书馆”直接开到农民家门口,为6亿多农民解决了看书难、看报难问题。(12月18日 新华社)
近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农村良好文明新风的形成。农家书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成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平台,成为了群众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概括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南,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指向,即乡村振兴战略。然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乡风文明,就是要充分发挥知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于是,遍布乡村角落“农家书屋”,宛若一盏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广袤的农村精神家园,不仅给广袤的农村注入文化活力和生机,也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农家书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知识加油站”。乡村振兴战略,亟需提高农民学习意识和文化素质。农家书屋把种类众多、内容实用、质量优良的图书、影像制品和报刊送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读书看报难问题,同时,农家书屋建在村级组织阵地,农民群众在农家书屋倾听到了党的声音,学习了解到了国家政策法规,增加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农家书屋的建设,让大多数农民“走下赌桌、走上书桌”,涌现出一大批学习型农民及“土专家”。可以说,农家书屋是宣传党的惠农富农政策的有效“窗口”,是武装群众思想,推动乡村振兴的“知识加油站”。
农家书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技术推广站”。通过农家书屋,村民查阅农业、科技书籍,为农业生产“求经问宝”,或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充电”,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同时,农家书屋还开展专题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专业户、致富能手给村民传授经验,聘请专家举办农业技术、打工技能、维权知识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如此,农家书屋不仅让农民群众增长了知识、吸取了致富“真经”,还为实现乡村振兴培养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