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乡村振兴要在发展产业中综合施策

[ 作者:琳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0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幸福感。破解“三农”问题,进入了乡村振兴战略引领的新时代。(12-17 海外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亿万农民深受鼓舞;各方有识之士更为关切,如《半月谈》给出了十三种模式,各地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然而实施“乡村振兴”要按五方面的要求,在突出产业发展中综合施策。

政策支撑正形成合力。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三农的议题占了十九大后首次中央深改小组会议近三分之一的席位,开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也将拓展,《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也已完成向社会公开草案征求意见。国家做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土地制度安排,进一步激活了产业发展要素。特别是2013年以来,中央投入农林水等基础设施投入达到8万多亿元,加之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农村基础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乡村振兴要紧扣着力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乡村振兴的内涵。因而各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要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依据国家的政策支撑,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进行科学规划,把产业发展与环境综合治理、乡风文明、社会治安等有机结合起来,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水、电、路、网络等瓶颈,巩固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并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以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宜业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吸引外来投资、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兴业,从而促进产业在良性循环发展中不断升级。如在四川德阳,流转的土地上打造的是原野牧场这样的观光休闲产业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亮点。

乡村振兴重点在培育致富产业。因而要在运用国家的政策支撑中,依据本地实际以乡镇为主体,规划“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大户辐射、群众参与的形式连片发展产业基地,组织专家团队提供技术培训,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培植地域品牌,在线上线下销售中扩大影响;同时要借力省市大旅游圈的影响,围绕产业基地对发展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在专家和科技的支撑下做大旅游品牌,在加强综合治理中,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在乡村创业兴业,带动群众共奔小康,增强农村的吸引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就在人们面前。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