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为走向世界的“三台经验”点赞

[ 作者:宣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9 录入:吴玲香 ]

近期,一则《三台这次彻底火了 全球180个国家来围观!》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引来无数网友关注点赞。

原来,早在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国国际电视台就以四川三台县光辉镇新和村为切入点,将三台县交通建设取得的成就纳入《中国方案——交通篇》向全球播出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天仅网络平台收看观众就达5700多万人次。本月15日—17日连续3天,中国国际电视台《china 24》栏目组又对四川三台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亮点面向全球180多个国家同步直播,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方案,展示四川案例,报道三台经验。至此,脱贫攻坚“三台经验”正式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四川三台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三台南路片区更是典型的丘陵山区旱山区。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资源禀赋差,发展底子薄,地理位置偏的“穷旮沓”。如今,这里乘脱贫攻坚东风,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即“综改区”)用苦干实干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致富之路。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到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要攻克剩下的“坚中之坚”,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特别需要更多的可借鉴、可推广的“三台经验”来攻坚破难。

“三台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找准产业和发展产业才能兴村富农。想要贫困村脱贫、贫困户增收,如果没有产业作支撑,光靠一时的救济和资助是行不通的,只有找准了产业,发展了产业,才能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可持续增收,进而脱贫致富。在国际电视台节目中报道的三台县王家堰村正是在发展产业上下了一番苦功夫,通过整村发展泥鳅养殖产业,让老百姓通过土地分红、贫困户再次分红、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实现了脱贫增收。

“三台经验”告诉我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然选择。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剩下的老弱妇幼基本没有能力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益,部分地方出了季节性撂荒现象,贫困地区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特别需要各地探索运用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土地经营效益,走出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之路。三台县“综改区”探索运用“公司+基地+农户+金融”的“稻鱼共育”“稻鳅共育”发展模式,其中双乐乡的“7+1+1模式”把产业与贫困户有机衔接受到了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与绿色金融顾问沈一扬博士点赞,很值得推广。

“三台经验”告诉我们,脱贫攻坚要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在电视直播看到,三台县针对危旧土坯房存量大现状,大力开展“土坯房改建”工作,在保障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基础上优化美化人居环境,让老百姓住得既安心又舒心。节目中央视主持人与群众一起跳广场舞、看公益电影,感受老百姓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脱贫攻坚的宗旨就是要让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让普通群众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前,脱贫攻坚战役如火如荼,如何务实有效攻克“坚中之坚”,适当学习借鉴一些地方成功经验不失为一种快捷高效的办法,而走出全国走向世界的“三台经验”正是值得学习推广的好办法。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