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 “教医”先行

[ 作者:淡月梅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7 录入:实习编辑 ]

11月7日上午,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出席会议。(11月8日 四川日报)

脱贫不仅仅意味着得到更多的钱,还意味着教育、生活、住宅。农村基层的贫困现况尤为人挂心,农产品的丰收依靠气候,农产品的销售依靠市场,农产品的种植需要技术。在某些贫困地区,教育还未能普及。因为环境恶劣和经济条件,许多农村基层人民的求学之路曲折艰难,他们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走不出去,新的知识也进不来。乡村的教学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教育水平,这就造成了城乡的教育差异。

农村的教学条件也相对落后,缩小办学条件差距是农民的最大愿望。教育和医疗是改善贫困的基本点。只有接受正规的教育,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才能提高。只有改善医疗条件,身体健康才能保证。物资和资源的匮乏会使脱贫计划的实施遇到不少困难,这个过程漫长而冗杂。

要想消除差异,还需从根源的地方抓起,大力兴建学校,引进人才尤为重要,他们的眼界不仅仅局限与农村的小世界,更要看看万千世界的美好,懂得社会行情。贫困的原因不能归结到穷人身上,也有很多人鄙弃农村的低素质与没文化,如果当地的经济能发展起来,那也不会有所谓的穷人。

因为交通不便利,人烟稀少,医疗卫生条件有待提高,村民医疗意识较淡薄,他们极少进行身体检查,一般都是身体不适才去寻医,即使身体出现不适,他们也是抱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的想法,拒绝就医,而且“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根治,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不能真正保证农民的健康,完善农村医疗设施迫在眉睫。

但是,可以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的优势,合理进行物资的分配和技术的投入,长时间招募志愿者,引导当地居民实现富裕。在引导他们脱贫的同时,还应大力鼓励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和价值的提升,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创新,都是一种无限的可能,创新能减轻农民的负担,能加快转变经济模式,对于落后的乡镇来说,创新无疑是一剂“良药”。

新时代,新使命。社会主义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些差距,富裕关系着全体人民,是代代人的心愿,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共同富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真正面目!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武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