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但仍存在着诸如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薄弱、脱贫成果难以巩固等问题。为此,需要我们开展“回头看”工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落实举措,切实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回头看”助力脱贫攻坚问题发现。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指出现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式严峻,所需脱贫的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严峻形势下,畏难情绪、偷工减料、草率应付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开展“回头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十分必要。一方面“回头看”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形式,认清大局,找准定位,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已开展工作的核查把关形成常态化,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长效机制。
“回头看”助力脱贫攻坚措施落实。贫困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块突出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若不及时补齐贫困这块“短板”,就易出现“木桶效应”。落实举措、补齐“短板”,“回头看”是关键一招。在领导督查层面成立“回头看”“回头帮”等专项领导组和核查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分工,严格督查把关项目实施情况;在日常工作层面,需要对照脱贫工作计划、扶贫政策措施,逐村、逐户、逐项、逐条进行核实。抓细抓小、落实落细,脱贫工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到2020年“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回头看”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认可。巩固脱贫成果,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切实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离不开“回头望”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有效进行统筹协调分类管理。抓好贫困村、非贫困村,贫困户、非贫困户之间的动态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清除“等、要、靠”思想,激发自身造血功能;分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情况,科学评估脱贫成效。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跟踪监测工作的开展。对已“销号”村、已脱贫人口实时跟踪监测,在“回头望”工作中有意识强化相对脱贫户、贫困边缘户后续帮扶工作,防止“刚越线,又返贫”等现象发生。常态化长效化巩固脱贫成果,扎实工作基础,脱贫攻坚才能走得顺、走得快。
( 作者单位:中共珙县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