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经过的紧要一步,而“十三五”后精准扶贫到了最关键的五年,越往深处走,遇到的困难阻力越大,所以我们要攻坚克难,找出精准扶贫“新路子”,直到全面脱贫,共奔小康!
思想扶贫是根本。当前,很多贫困户在思想层面上没有高度的认识,“等、靠、要”的思想仍然顽固,认为扶贫就是各挂联单位给金钱、物资,自己可以不通过劳动,就能享受好的生活,以至于三天两头跑来伸手要这样,要那样;而不是想通过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来脱贫致富,总是保持着一种观望态度,认为既然是精准扶贫,总会有人给“馅饼”吃的。只有加强思想扶贫力度,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才能让贫困户从“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才能使眼界更宽阔,才能有求真务实的脱贫行动,才能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
技术扶贫是保障。“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户脱贫致富还得靠发展产业,无技术、无资金是最大的困难。他们不仅要靠挂联单位聘请相关的技术人员讲解知识,更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定期组织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培训,因户制宜,就具体产业给予具体的技术指导,解答贫困户提出的疑难点,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技术、用技术,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增强脱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户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在脱贫后不返贫,才能早日脱贫摘帽。
医疗扶贫是关键。其实,在我们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疾病是很多贫困家庭的共性。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在所有贫困户里的占比达44.1%(6月22日《成都晚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但绝不是危言耸听。在很多边远山区的贫困家庭里,只要有一个人生病,那么这个人基本就丧失了劳动力,也没办法为家庭增加收入,如果疾病治不好,家里的人财物都要搭进去。这样会越来越贫穷,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于那些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是让他们摆脱疾病困扰,拥有健康身体,才能有体力、有热情投入到脱贫致富的大军中去。
人才扶贫是动力。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能脱贫的早已经脱贫,但大多数贫困户还在脱贫的路上,对致富之路无限迷茫,缺乏动力,这就需要一个领军人——人才。通过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发现很多已经脱贫的人又返贫,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等无人管理、管理混乱,产出的农产品产量不高、无销路等现象。只有引进专业性人才,夯实脱贫致富之路,才能确保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人人不掉队。
认真贯彻落实扶贫政策,在“新路子”上下功夫,积极引导贫困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那么好日子就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