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高悬巡视利剑 守护青山绿水

[ 作者:彭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3 录入:吴玲香 ]

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形势严峻,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处境了。实践表明,没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狠劲,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就不能达到环保领域的标本兼治的效果,也不会形成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以巡视问责制度倒逼地方党政领导主动作为,直指问题,传导压力,可谓牵住了环保问题的“牛鼻子”。

从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各地巡视,到对6省市的28个城市相应级别的党政领导因城市大气质量改善位居后3位且未达标进行问责,再到青海省纪委通报了6起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执纪问责典型案例,反复昭示着我们,党中央和各地方党委不仅谋划出治理环保问题得力举措而且在逐步落实这个举措并解决这个问题。顶层设计已臻完善,作为县一级环保部门、乡镇一级的党委政府也应在环保问题上认真研究,制定措施,有所作为。如果再流于形式,上面督察组一来检查就“象征性”地做做样子,督察组一走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则非但是对环境保护问题关乎可持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认识不到位,亦将是工作的失职失责,造成的后果是用银山金山也难以换来青山绿水。一些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值得我们吸取。

环保督察巡视确实能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会相应地认清形势主动作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但是,这只是解决了当前问题、表面问题,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想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还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才能使青山常在、清水常流、空气常清,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二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全民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三是用铁的纪律向社会各员敲响警钟,让每个小我首先要做到保护环境卫生,进而再监督他人,最终形成群众热心监督和举报,执法部门处理跟踪得力,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提高环保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