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中央纪委通报曝光了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包括天津津南区原副区长陈波、河北宁晋县副县长李风杰、江苏灌南县委书记李振中在内的55名领导干部被问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甚至被免职。(05月24日 长安街知事)
中纪委严肃追责55名干部环境治理失责渎职行为,通报措词严厉,旨在震醒还在梦中的党员干部和企业主,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不容两面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战略性部署,在治理环境突出问题上“狠招”频出,促进地方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强化了绿色发展的观念。然而一些地方在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上,做两面人、玩两面派,在GDP的增长与环境保护上迟疑,甚至为一些污染明星企业躲避上级的督察支招;有的借用环保执法的权力谋私贪污腐败,纵容了一些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然而任何挑战生态环境保护底线行为,都是要受到法纪的惩处的。如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原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等人,因在环境保护中失职渎职被问责。
生态文明建设不容失职渎职。党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扛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党的十八、十九大和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系列安排,习近平在首届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给出的“六原则”,清晰勾画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加强生态修复的基本遵循。生态环境保护部持续开展的全覆盖的环境督察,中纪委对环境突出问题的失职渎职者亮剑频出、精准问责,释放了强有力的信号:无论是谁,不管级别高低,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只要越雷池一步,必受严厉问责。
生态文明建设贵在强化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好事。因而要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环境保护法规,把经济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与党建、经济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在强化关键少数责任中,形成做给党员干部看、带着党员干部干、一级抓一级的责任机制,让推诿责任的干部无容身之地。同时创新考核和监督问责机制,在实行一票否决中追究环境保护中的失职渎职责任者,并向其主管领导问责,把环境治理的成效与干部评优、提拔使用结合起来,既要像贵州省委那样让环境治理成效平平者,失去评优和提拔的资格,更要像中纪委那样,对在落实中央环保决策上做两面人、玩两面派、甚至以权谋私者,给予失职渎职者免职追责,以问责促尽责倒逼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真正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
(作者单位:盐亭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