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纪委通报了近期查处和问责的10起“微腐败”典型问题。(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09-06)
从成都市纪委通报近期查处和问责的10起“策腐败”典型问题来,涉及基层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金额虽不大,但伤害人民群众的情感,唯有持续在监督执纪问责上下“狠招”,方能斩断“微腐败”的根源。
治理“微腐败”是群众急切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干部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和群众身边的“苍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但是基层群众对“微腐败”的治理满意度不高,主要是基层情况复杂、个别纪检监察干部缺乏动真碰硬的勇气、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下深水巡察不够,因而在持续开展“微腐败”问题的治理中,进一步压实基层主体责任、监管责任,“不留死角”地开展执纪监督问责,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治理“微腐败”基层纪检干部要说“狠话”下“狠招”。要抓住拆迁、惠民资金发放、低保政策的执行等重点,把专项治理与政治巡察相结合,深入群众问实情、查台帐、盯公开,发现和查处侵占群众利益和监管错位的问题,并通过党员大会、群众等方式,公示问题查处情况,运用执纪监督的第一种形态,让违规干部在红脸出汗和刺刀见红中认领和整改问题。同时基层纪检干部要顶得住压力,坚定监督执纪问责的勇气,对违纪问题线索该上交的上交,配合上级机关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让“微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治理“微腐败”要加密巡视的力度。纪检监察机关要借鉴中央巡视组的经验,把日常巡察、机动式巡察、“回马枪”“回头看”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基层纪检干部加大对乡镇、村、社区和扶贫关键部门的巡察,在一线走访群众中发现问题线索、查处问题,培训基层纪检干部,加密巡察力度,查处问责曝光典型案件,警示党员干部戴紧廉洁锁,铭记为民服务的初心。
治理“微腐败”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主体责任。要通过层层传输从严治党的压力,把党纪党规的日常教育与警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执政为民的道德高线、压实底线、不触碰红线,并整合乡镇部门的力量,对基层干部执行惠民政策进行定期审计,畅通人民群众的诉求,让基层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证惠民政策原汁原味落地,“微腐败”才能得到有效根治。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