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纪委监督执纪问责需牢记“四个意识”

[ 作者:王默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25 录入:吴玲香 ]

王岐山强调,要以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为尺子,瞪大眼睛、拉长耳朵,重点查处贯彻中央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坚决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树立起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问题,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据中国新闻网)

打赢脱贫攻坚战,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一方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实施精准扶贫,更要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这既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也是农村众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奔小康而赋予的神圣使命。

脱贫攻坚涉及到广大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纪委在其中的监督执纪问责作用举足轻重,在曝光出来的一些列腐败案件中,不乏侵占脱贫攻坚专项资金的案件。所以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让纪委监督执纪问责为脱贫攻坚“护航”。

首先要有政治意识。当前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纪委党员干部随时保持清醒政治头脑,清楚自身职责所在,坚定正确政治立场。不仅要盯紧扶贫部门的权力,看紧履职部门手中的专项资金,更要惩治贫困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

其次要有责任担当。纪委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既担负起组织的信任,更是困难群众的希望。必须秉着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的准则,让国家的惠民政策一滴不漏的落到群众身上,对于贪污挪用、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种种情况的,要敢于说不,敢于动真格,敢于亮“利剑”。

再次要有监督检查。纪委的监督检查不能“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更不能像一阵风,风吹过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要将监督检查做到常态化、长期化。同时,纪委的监督的形式要多样化,不仅要查看账目,更要实地考察,深入群众,多从老百姓的口中去了解、考察,将群众的困难与诉求彻底摸清,将群众的脱贫情况彻底掌握。

最后要有执纪问责。各级纪检机关从以往查办大案要案为主向全面监督执纪问责转型,紧紧扭住纪律不放,抓早抓小、敢于批评,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违纪必究,治病救人,把全面从严体现在破纪之初直至立案审查之后的全过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驰现象。

(作者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周场社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