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扭紧监督执纪问责链条 着力增强脱贫攻坚活力

[ 作者:蜀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16 录入:吴玲香 ]

7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了20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中央纪委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既注重自身“更为扎实、更为过硬的工作作风”,也督促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重点落到实处,紧盯问题不放,深入基层,直面群众呼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7月13日 人民网)

扶贫领域的腐败和干部作风,关乎脱贫攻坚的成效,是各级组织整治和监督的重点。中纪委网站再次通报20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典型案件,旨在扭紧监督执纪问责的链条,凝聚各方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风与腐败问题制约了扶贫的成效。干部作风问题往往与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连在一起,有的是干部作风飘浮,管理不到位,致使有的人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群众的利益,损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自身要求不严,在金钱面前失去了自控,在各级创新监督中,采用元、角、分的方式,想方设法擦群众的油,挤占项目资金,侵害了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乃至“救命钱”,严重影响扶贫政策和项目资金的精准到位,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决打掉的“拦路虎”。

在转变作风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中央的扶贫政策在落地中打了折扣,出现了代群众脱贫、数字脱贫等怪象。结合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的实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批示,在加强规党纪中强化执政为民的作风,在对标先进中,激励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完善创新考核方式,压实责任,始终与群众在一起共谋致富之策,发展主导产业增强脱贫的后劲。同时要在积极履行职责中,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在原汁原味落地,成为撬动群众致富的杠杆。

治理“微腐败”要勇于亮出法纪的利剑。针对脱贫攻坚中的“微腐败”问题,各级纪委监委在创新监督方式中,开展卓有成效的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有个别基层干部心存侥幸,套取、骗取扶贫资金问题的发生,在纪委监委常态化开展监督执纪检查中,基层组织要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关口前移,提前落实好预防措施,既要宣传各类惠农资金的发放标准,让群众做到心中有数;又要畅通监督渠道,通过村务公开等公示资金发放情况;更要组织财政、农经部门跟踪审计,在抓早抓小中落实监督措施,扭紧监督的链条,让各种“微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脱贫攻坚是党的庄严承诺,更是利民惠民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既要靠各级基层组织在创新管理考核机制中,转变干部作风,督促扶贫干部把扶贫与扶志、持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中,提升扶贫活力;也要靠纪委监委协同基层组织的力量,完善扶贫资金的监督链条,持续亮出法纪的利剑,斩断伸向扶贫项目资金和惠民资金的黑手,方能锁紧管理的链条,为惠农资金落地戴上安全帽。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