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主要集中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会上就已经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然而没有农村的小康,尤其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脱贫,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要着力解决这一区域性整体性贫困的目标。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贫困人口占据贫困人口总数的很大部分,真正做到脱贫的确任务繁重。
不过我们有一个先进的政党,它秉承着:责任、奉献、关心、包容。脱贫之路就在脚下,终点就在前方。
级级抓,层层落实,合力攻坚。以党中央、国务院负责统筹和制定脱贫攻坚大政方针,出台重大举措,完善体制协调这一全局性重大性的问题;各省负总责,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结合大政方针,制定切实的政策措施;市县负责落实,把贫困攻坚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统筹兼顾、落实责任,奋力做好精准扶贫。
下重金,花大力气,力保脱贫。10年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扶贫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并设立专项资金,这类扶贫资金主要利用于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如: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教育扶贫,帮扶贫生助学,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等;医疗卫生扶贫,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党和国家为脱贫提供了强劲有力的客观支撑,主观上的我们又该怎样做?
脱贫,先扶志。勤能补拙,勤可致富。主观上的惰性;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不思进取。即便脱贫仍然会“返贫”正所谓:坐吃山空!所以,即使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每位公民还得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奋勇向前的心劲、干劲。
内外合力,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脱贫攻坚才会是任重道不远。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党政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