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需要这样的“斯文书生”

[ 作者:秦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4 录入:吴玲香 ]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湖南省有位扶贫干部,给人第一印象是个“斯文书生”,但这个“斯文书生”做事一点不含糊,抓扶贫工作敢作敢为。为了帮助贫困户创业,他动员在外打工的村民把工作辞了,帮其申请贷款、办理营业执照,安排学习养殖技术,使“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他带领大家学习考察,提出走发展种植基地和组建劳务公司的思路,改变了贫困村的面貌,展示了扶贫带头人的能力与魄力。(7月2日《纪检监察报》)

“斯文书生”不言而喻,一定是饱读诗书,知书达理,涵养较好的年轻人。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有学问,有才华,有头脑;二是人年轻,有干劲,有勇气,有魄力。仅凭这两点,这样的干部至少在能力上来说是优秀的干部。在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中,在面临瓶颈、亟待突破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斯文先生”无疑就是突破瓶颈的有力推手。

“斯文先生”做事讲原则,守规矩,按章按法办事,以理以据服人。有原则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有原则的干部才能赢得他人的肯定。当干部,无论大小,都应该丰富自己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自己坚定的意志品质,而对于扶贫干部,身在群众中间,传递着党的脱贫大计方针政策,代表着党的形象,更应该具备基本的素质,成为老百姓愿意相信的好干部。

“斯文先生”还具有创新意识。也许初来乍到,第一眼给人的印象与之前的干部形象不符,有人会以为不过是“毛头小子”,但是“斯文先生”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有学问,在之后的具体工作中就会展现出来。他们更加懂得创新的必要性,更加全面理解党的政策方针,更加明白如何权衡各项工作的利与弊,同时,也更加简单地处理一些不必要的“人情世故”。因此,他们敢放开手去干,能放开手去干,有激情,有干劲。

“斯文先生”“腹有诗书气才华”,这是知识的力量,这也是大势所趋,时代需要这样的干部,担负更多责任,突破已有格局,人民也需要这样的干部,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共同走向文明、和谐、富裕的新生活。

(作者地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宝台镇中交锦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