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为什么这个农民的返乡梦值1000万

[ 作者:吕不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31 录入:实习编辑 ]

2016年9月,

农民我正式答应了一笔超过千万的天使投资,这距离我返回农村老家湖南郴州做农民已整整四年。

四年里,返乡之路一路艰辛,有人点赞、有人吐槽;有人千里来访、有人却咫尺不见;但是更多的人却是在朋友圈里“一路同行”。

我坚信,

我的返乡城归梦,我的农业农村梦,有一天一定会成为你我他共同的梦;

我也坚信,

我的返乡之路,我的农业之路,有一天是你我他共同向前走的路。

                                                                                      ——返乡做农民吕不白

➤ 这四年,我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返乡之路。

2012年,那个被世人标上“世界末日”标签的那一年,我收获到了我人生里最真切入骨的一个信条——当有人离开或有人加入到你的生活的时候,人生最容易发生改变。

那会在广州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事业和一个美好的家庭,可以算得上实现了父母期望自己能“离农”的梦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年,我岳母身患癌症过世和我大儿子欢喜出生,竟同时到来。

正是这段同时见证生死的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人生,决定颠覆自己,抛却城里的“美好”,携妻带子回到家乡的小山村。

起初在乡邻眼里,没有人能够理解我返乡这个事情,觉得一个在外面能一年赚大几十万的人回到农村是不是脑壳进水了,母亲甚至都不敢出去见人。

而我所要面对的不只是质疑,更还有回来后的各种不适应。

那会,微博微信兴起,我就把自己的返乡生活,包括经历、心情、见闻、美景等,用文字和图片,不断分享到我的朋友圈里。渐渐的,越来越多与我有同样梦想和经历的人,关注我的朋友圈,成了我的粉丝。

4年,超过3000条的朋友圈,这是我的“财富”。

➤ 这四年,我用寒心和痛心怜惜“家乡巨变”。

村老屋旧,房前无人;

老辈不见,儿伴离乡;

返乡回来这四年,

绕了无数次村道,

进了无数次瓦房,

儿时的热闹都已不在。

田芜地荒,十年不耕;

林密山封,草杂路生;

返乡回来这四年,

走了无数次田埂,

爬了无数次山坡,

儿时的景象都已不在。

我们80后这一代,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受到的教育就是“离开农村”,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进城”的目标。这一代人的“离农运动”留下的就是像我家乡一样的“巨变”。而这种巨变对于我们这类留有农村美好记忆的人来说,却是一个痛彻心扉的残酷现实。

➤ 这四年,我用实践和行动来诠释城归梦想。

互联网+农业的火热,国家农村政策的引导,加上内心深处乡愁的呼唤,亿万离乡人即将掀起中国史无前例的城归浪潮。

然而,要不要回去?!

怎么回去?!

回去能干什么?!

这样的问题,却是所有有城归返乡梦的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有过6年上市公司营销高管经验和1年创业公司的经历,加上内心对“农村巨变”的抗拒和怜惜,农业和农产品就成了我返乡实践的第一选择。 

我花了四年的时间,带着乡邻,用农村的土货拥抱互联网;

我花了四年的时间,带着思考,去接触全国各地的新农人;
我花了四年的时间,带着经验,去帮助迷茫困惑的农创人。

中国农业的商业模式目前依然是80年代的套路,成功的范例很少,摸索前行的很多。农业里的商业套路,一定需要有人走在前面、去到一线实践和行动,更需要有人把这些经验和教训分享传播出去。

➤ 这四年里,我用游历和分享呼唤同路人。

有人千里来访,却是煮茶问道,心心相惜,互为勉励;

有人邀我游历,只为实地诊断,解疑答惑,交流心得。

返乡回来的这四年里,有东北的圈友跑到我们这个小地方来拜访,而西南的小地方也有我游历的足迹;我在不同的微信群里做分享,各种政府创业大赛的讲台上也有我的声音;

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了我的梦想,知道了我的故事;越来越多人的返乡梦被唤醒,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返乡创业之路,更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到我的队伍中。

我并不曾想到,有一天,会有一个同样有田园梦想和返乡情怀的人,通过朋友圈观察我,审视我,最终找到我,投资我,一起在这个时代下做一件分享经验和智慧的事情。

未来,我和小伙伴们将一起游历大江南北,去接触、寻访涉农创业者,从商业视角去解读他们,形成一个个营销案例和范本。再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进行传播,希望影响更多的涉农创业者,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返乡梦。

我拿的这1000万,

能够帮助我,

实现我的梦想,

实现投资人的梦想,
  实现一帮志同道合的人的梦想,
  更希望能帮助亿万有返乡情怀的人实现返乡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