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青年植根沃土方能成才

[ 作者:夏秉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9 录入:吴玲香 ]

下半年是新招录选调生、公务员分配报到的主要时期,绝大部分选调生、公务员将走向基层岗位,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输送紧缺急需人才,青年干部已逐步成长为基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与此同时,也暴露出青年干部不安心基层,不安心本职、热衷考试等现实问题,没有认识到基层是青年成才的沃土。

基层是国家之本,是人成才之基。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之人,无不在基层点滴积累,从而达到厚积薄发境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可见取得成就之人,都是在基层经历考验,在一线经受磨难取得的,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总书记从16岁起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化子坪镇梁家河村当知青,七年时间与农民胼手胝足,当上了村支书,迈出了人生第一步。他后来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心皆学问。根深方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青年只有植根基层沃土,从人民群众和一线实践中汲取充沛营养,栉风沐雨,才能茁长成长。

基层需要青年,青年在基层必有作为。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青壮年逐步向城市流动,基层乡镇和农村出现了“空巢现象”,急需青年人填补基层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真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与城市差距拉大的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发展机遇。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现代化需要更多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青年加入其中,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向前迈进。在基层发展的过程中,青年人也能实现人生价值,把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时代呼唤相统一。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无论你是厅官还是村官,无论你位卑或权重,只要真正做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就一定会在希望的田野上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

青年要主动投入基层的大熔炉,百炼成钢。对于青年来说,想要磨练意志、锻炼品格,没有比基层更合适的地方,基层工作是人生考验,更是可贵的人生体验。对现在大多数青年来说,基层代表着环境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发展机会少,但同时也预示着基层发展空间大,需要千千万万的青年来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青年应把基层作为机遇,主动深入基层,锤炼品质、砥砺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吴奇修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回到了农村,担任了7年涟源县茅塘镇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把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全省小康示范村,实现了人生抱负,他个人也成长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青年在基层成长需要有良好心态和坚定理想。初到基层,也许有美好的梦想、满腔的热忱和良好的愿望,但不一定能赢得掌声和喝彩,往往别人还会怀疑和猜忌,引起很多非议。这个时候需要青年有良好的心态,在困难中不迷失自我,坚定理想和信念,用实干、用实绩、用担当、用真诚赢得基层群众的尊重和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村以后,经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才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村支部书记。这是一个艰苦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是在基层成功成才的必由之路。他后来回忆说: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脱胎换骨,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

(作者单位:应城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