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河南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担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苦干实干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人民日报,7月6日)
脱贫攻坚,重在党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党建为龙头,以脱贫为凤尾,以党建选才集才,以党建督才激才,以党建担当之精神,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扶贫需妙方,脱贫要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组织工作的职责所在、责任所系。”
当前,正值全面实现小康的最后冲刺阶段和决胜阶段,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对新时期各级党组织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要啃下一个贫困群众都不掉队的“硬骨头”,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强根基、惠民生、育干部。要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农村脱贫攻坚的客观需求。基层党组织是凝聚点,是向心力,是导航仪。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关系到村庄的整体和谐稳定。眼下,不少地区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前沿,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选优配强贫困地区领导干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准选派第一书记等举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
选优配强“引领者”。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曾说过:“选优配强贫困地区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创造了好干部走向基层、好干部出自基层的用人环境。”打赢脱贫攻坚硬战,需要一支指导有方、能拼善战的领导干部队伍,选优配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已成为多地脱贫攻坚的关键法宝。广大领导干部要坚定为群众办事、带群众脱贫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扶真贫,真扶贫,带头发家致富做示范,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发展产业、带头脱贫奔小康,成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主心骨”。
立足整顿“薄弱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难发现,除自然条件制约外,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不少贫困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少村“两委”长期弱化,起不到带头人的作用;或是村班子成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如何摆脱贫困没有主意。因此,软弱涣散村整顿势在必行。俗话说:“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有金有银不如有个好带头人”,只有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作用,从建强村党组织入手,夯实基层基础,调整撤换不胜任不称职书记,补冲配齐缺员村班子,使村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才能确保村庄发展有基础、有保障、有长久生命力。
重点扶持“攻坚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致富,不但要“输血”,更要“造血”。针对产业分布不均衡、帮扶对策有差异等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做好贫困村水利、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果林、畜牧业、特色种植业等产业发展,以有限度的资金和资源达到最大功能效用,进一步刺激农村经济活力,为当地群众寻求一时收入、谋划长远经济发展。只有帮村里打好产业基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做法,通过提供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项目、资金和技术投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服务功能和自我保障能力。
(作者系河北张北县委组织部研究室科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