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创新发展资本论坛》在北京农广大厦召开。本次论坛以“深化供给侧改革资本助力农业创新”为主题,邀请农学产业专家、金融投资大咖及新农创新先锋企业共聚一堂,首次以“金融助农”立意,以“资本”为核心逻辑贯穿全线,挖掘“新农金”——激发行业创新、促进产融结合、强化资金效力、解困市值管理。
中商国能集团副总裁、农食互联创始人石永刚在发言中表示,互联网+在销售端和市场端应该讲这两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真正能实现盈利的不到1%,85%以上是巨额亏损。这说明,互联网+农业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互联网+更应该在上游的供应链建设上发力,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去改造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
以下为发言实录:
我先说一组消费数据给大家打打气。市场上统计有一组数据,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生鲜市场消费是8万个亿,2016年就突破了10万个亿。我上周参加中国烹饪协会30周年会议的时候,整个餐饮领域消费2016年接近5万个亿。团餐领域,去年2016年是8千个亿。生鲜电商这个领域去年是突破了500个亿,今年有望达到1000个亿,这是一个特别靓丽的数据,很振奋人心。我说这一组数据的意义在于哪里呢?大家听完这个数据之后感觉这个量非常大,很惊人。但是当我们剖析它,分析它的利润的时候,我们一分解下来非常可怕。整个上游的农副产品供应全面亏损,可能在座的几位都非常了解。特别是今年,我们到供应基地去看那些合作伙伴的时候,地里到处都是倒掉的蒜苔、烂菜的,特别是养鸡的。所以真正的市场消费爆发了,可上游的供应链根本就没有享受到。我是做产业的,我对于互联网这一块不是十分了解。但是我看到了这些数据。
在这里面,我认为互联网+在销售端和市场端应该讲这两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真正能实现盈利的不到1%,85%以上是巨额亏损。所以这说明,互联网+农业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我认为互联网+更应该在上游的供应链建设上发力,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去改造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你看投资人大量的钱都投资向了市场端建设,特别是生鲜电商和外面平台,包括像美团,这样一家企业居然这几年实现融资150个亿,如果这150个亿我们投到了农业,这将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呢?包括京东,包括本来生活,我也跟他们聊天聊起这一点,我们不否认这能够解决销售的模式创新,但是真正的这种利润价值很难去体现,我认为这是我们目前互联网+农业这个领域碰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在关注终端,建设终端没有问题,到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换一下漂亮的包装,产品仍然是原来的产品是没有意义的。要从源头做起从农产品的上游种植和标准化加工做起,让食材更安全让百姓更放心。让耕者有其利,让食者有其福。
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产业+互联网的过程,我们本身产业链有上游的农业,中间的中央厨房加工,有终端的餐厅配送,所以是在做产业+互联网的过程。我们用产业+互联网的过程有三个目的:一个就是优化我们上游的供应链,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运用互联网的工具,把我们上游原来那些小的供应商和种植户整合起来统一供应,在上游的农业交易的时候留下交易痕迹,避免现金交易,把这些交易留在我们的平台上。二是我们要借助互联网开发我们的2C端,我们不断的延伸自己的2C平台,包括配餐。三是社区的净菜配送。总的来讲,我们是一个现有产业基础+互联网的过程。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和讯网 2017-05-25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