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市三年改革被评为三农创新,我们倍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六盘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经营体制上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问题越来越推出,脱困攻坚上,贫困发生率比全国高出12个百分点,农民增收的渠道上,土地、住房等财产性收入很少,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上,山高坡陡,山地占97%,耕地25度以上的占47%。
出路在于创新、动力在于改革,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大战略思想,按照省委书记陈敏尔提出来的人、地、钱、经营主体、集体经济要解决的五个问题,和志刚省长的要求,部署推进了农村的“三变”改革。刚才给大家呈现了一组数据,我这里就不念了。
我们主要突出了五个聚焦,第一聚焦资源的活化,打造股份农民,坚持股份合作为核心、股权为纽带,把农村分散的资源要素积聚的产业平台上来,采取保底分红+收益分红等方式,让农民从资产资源中获得财产性收入,成为股份农民。在过去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一是资源土地活化入股,现在土地入股成为六盘水三变改革的主要形式,盘县妥乐古银杏村把把一千多棵古银杏树入股到旅游公司,农民从门票收入中获利,又能通过出售银杏果进行增收。
二是集体资产量化入股,推进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成员身份,明晰产权,三边入股。
三是技术技艺等物化入股,将技术技艺、民族文化等无形资产有形化,入股经营主体获得分红。在凉都大地上逐渐形成了无物不股、无奇不股、无事不股、无资不股、无人不股的生动局面。
第二,聚焦优势产业,搭建发展平台。我们推出了“三变”的12种模式,和12股为“三变”改革提供支撑,一是选准农业特色产业,包括红新猕猴桃等优势的绿色产业。第二选择旅游休闲产业,中山区的梅花山,过去一到冬天就大雪封山,雨雪冰冻,其所在的高路村,将山地资源、气候资源入股,建设成了冰花童话滑雪场,去年入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00元,今年1月成功在这里举办了世界雪日活动。三是选准现代服务业,将城市的停车场、商铺、门面等公共的优质资源让渡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参与入股。
第三,聚焦资金整合,强化金融支持。一是探索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撬动其他社会资本的入股,起到1:8的资金放大效应。二是发挥区政府平台公司投融资的牵引作用,中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公司,对全区228个自然村寨实施1+N的提质改造,公司按10万元每户出资改造,农户拿出部分房间开办农家客栈,由公司统一经营,农户从中获得务工收入和房产收益。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了400亿的三变扶贫产业基金和62.5亿元的凉都三变产业扶贫产业基金,13个县作为全国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我们创新推出了特惠贷、脱贫贷、三变贷等信贷产品。
第四,聚焦经营主体,培接承接龙头。我们把政府的平台公司、企业、合作社这些发动起来,成为“三变”的承接主体,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来承接“三变”。不少人员返乡创业,包括我们盘县舍烹村、银古合作社负责人陶正学,2012年他做煤的生意,后来带着5个亿依然返乡,带领农民推行“三变”改革,最近他获得全国十佳农民称号,其合作社也成为国家级的合作社。
第五是聚焦权益保护,严密防范风险。农村的改革经不起颠覆,农民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多措并举、防范风险。一是防范自然风险,设立了农业的商业保险,二是防范市场风险,对项目实行先评审、事报备的风评机制,开展了风险补贴。三是防范法律风险,强化股权管理,通行了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三个到户,保证农民的利益。四是防范强化道德风险,防范金融风险,选聘1.2万民生监督员参与“三变”。
所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三变”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对“三变”做出重要指示,汪洋总理先后四次做出批示。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学者给予了有力指导。六盘水“三变”改革盘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一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二是探索了精准扶贫模式,通过股权纽带把贫困户与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与农业基地和全产业链有机联系起来,与财政扶贫资金有效对接起来,放大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空间,拓宽了扶贫增收空间。三是加快的农业结构结构调整,四是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我们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了空壳村,最高的达到1031亿元,最低的有5万元;五是构建了乡村现代治理体系,建立了联村党委,推进了专业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位一体的建设。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三变”改革今年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我们深知与中央的要求和兄弟省市的差距相比,还有很多差距,下一步我们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特别是以唐仁健主任的讲话要求落实好,进一步深化“三变”改革,使之成为农村改革的牛鼻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精准脱贫攻坚的新引擎。
最后,世界这么热,我要去凉都。19度的夏天,贵州六盘水。欢迎各位朋友到六盘水去调研指导、考察观光、投资兴业,谢谢大家!
(作者系贵州六盘水市委副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