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有机会与三农领域的领导专家共同探讨创新金融支付方式,激活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金融创新支付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创新金融支付方式如何创新?有哪种创新?结合农业的实践,我们认为应当重点做好五个新,即研发新产品、推出新工具、探索新模式、运用新技术、打造新渠道。
一、研发新产品。在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快速成长,农村土地产权、股权、集体资产要素权不断释放,休闲农业、互联网+“三农”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加快形成。这些新主体、新业态、新市场的方式,盈利模式均有利于传统“三农”。迫切需要在信用评级、担保、贷款期限等要素方面进行针对性地设计。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深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的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近年来,农业银行对接国家改革和三农重点领域,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特点,精准创新三农产品,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我们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贷款等10多项产品,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27.5万户,贷款余额到25.8亿元。又如,我们围绕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创新推出了美丽乡村贷农民安家贷等12项产品,其中农民安家贷2016年一年就发176亿元,帮助50万农民实现进城安居梦,得到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点名表扬。又如,对接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我们创新推出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集体建设性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产品,到2016年末,农业银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达到27个省、230个县,累计支持1.1万农户。
二、推出新工具。随着农村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三农”领域对资金、资本需求更大,周期更长,迫切需要打通债券、股权、基金、租赁等新型的融资渠道。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政府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放债券,兼并重组。
近年来,农业银行充分发挥综合化经营优势,创新运用“债、投、租、证”等多种方式,更好地适应“三农”综合化、多元化金融需求。到2016年末,农业银行投资农发行、新希望、伊利等各类涉农客户债券余额3940亿元,承销广西农垦集团、北京顺鑫农业等涉农企业债券金额超过300亿元。在内蒙古地区设立产业基金230亿,投贷联动、专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省份试点开办农机租赁业务,金额已达4.34亿元。
三、探索新模式。财政资金是支持农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近年来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服务三农新路径,借助财政资源的杠杆坐月,推动资金进入三农领域,我们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增信模式,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或专项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带动农业银行放大8—10倍投放贷款,到2016年末,农业银行政府增信模式已推广到27个省、973个县,累计发放贷款807亿元,支持农户154万户。二是政府服务购买融资模式,以政府购买融资,项目实施主体为对象,以购买的财政支出为还款来源,支持了一大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型农业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农业银行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模式共支持项目425个,发放贷款597亿元。三是特定融资主体模式。通过政府指定的特定融资主体统一承贷、统一还款,带动农业银行信贷批量投放。如农业银行在贵州通过贵民公司统一承贷,已累计投放“美丽乡村”贷款107.5亿元,支持贵州全省100个市、县的小康路、水、电、讯、房、寨建设,惠及1148万农村人口。
四、运动新技术。在国家互联网+战略推动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在“三农”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近年来,农业银行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扣三条主线,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三农”方式,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与农业部合作,做好农村信息进村入户金融服务。如辽宁农行与省农委共建信息社4114个,配套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二是开展农村电商金融服务,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搭建线上金融服务渠道。目前农业银行“农银E管家”电商平台已经在全国推广,上线的商户超过70万户,2016年当年电商交易额达到1391万笔、1485亿元。三是创新推出“三农”数据网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自动筛选客户、自动审查审批,规模化、批量化发放农户贷款,如在福建、四川等8省试点的“金穗快农贷”、在浙江开展的“惠农网贷”、在湖北开展的“E农贷”等,目前,农业银行“三农”数据网贷已发放贷款8115笔,余额近10亿元。
五、打造新渠道。农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金融机构物理网点难以覆盖,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成为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短板。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
从2011年起,农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创新事实“金穗惠农通”工程,初步构建了一条大型商业银行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三农金融服务新型渠道。“金穗惠农通”工程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四个“一”:一张、一个代理服务电、一台电子机具、一揽子金融服务,依托我们的卡、电子机具、服务点,我们已经为全国75%以上的行政村提供了惠农基础金融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形势下,中央农村金融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主力军,将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持续开展金融创新,不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问题。谢谢大家!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总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