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郭泓沛:脱贫攻坚要较真

[ 作者:郭泓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8 录入:实习编辑 ]

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发出通知,针对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要求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10月26日 新华网)

通知中要求各地要科学调整脱贫规划,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调整“十三五”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严禁层层加码,搞数字脱贫。

政策方针是正确的,方向坐标是明确的,但由于部分地区为了尽早看到效果,大搞形式主义,认为脱贫攻坚主要工作就是送钱送物,定期给贫困户送点慰问金、慰问品就算完成任务了。一味送钱送物只会增涨老百姓的惰性,这无疑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不仅不能把贫穷的根彻底拔除,还会使其滋生出“等靠要”思想,长此以往,脱贫攻坚工作就会陷入形式化、过场化的恶性循环,取得的成绩就会沦为“面子扶贫”。脱贫攻坚,“面子扶贫”不但在扶贫措施上缺乏“力道”,而且在扶贫成绩上容易“夸张”。

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到实处,就是要以扎实有力的举措帮助真正贫困的群众走上富裕道路。脱贫攻坚工作必须避免走上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助长等靠要思想的老路,不能让脱贫攻坚工作成为了“面子扶贫”。要避免“面子扶贫”,首先就要端正工作态度。要把“第一书记”的责任心作为审核入门的第一要素,精心挑选一批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和熟悉当地需求发展的好同志作为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加强监督检查,要开展常态化检查,既要查基层干部履职尽责情况,也要调查整体扶贫工作推进情况,严格执行驻村干部考核机制,对热衷于“面子扶贫”的干部要严肃问责,切实调动每一名扶贫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要脚踏实地,应根据其贫困的原因,现在的状况,进行汇总、分类,建立贫困档案,让帮扶人员对贫困户了如指掌,以便有针对性的帮扶,将有限的脱贫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

脱贫攻坚工作不仅对脱贫工作措施和人员要“较真”,还必须对脱贫资金的使用进行“较真”,要加强对脱贫帮扶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强化问责制度,确保扶贫专款专用,而不能挪为它用。

脱贫攻坚工作关乎广大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容半点错误。各级党委政府只有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切实履行好使命和责任,做好规划,落实人员,管好资金,才能让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卫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