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过程中,要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吃饭”和“建设”问题,这也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精准扶贫的两个基本点。对此,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主动权,着力处理好五大关系:
首先要把握期待和回应的关系。农民的期待和政府的回应,是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坚持回应贫困户的期待,也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精准扶贫的主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贫困户虽然贫穷,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土地的热爱,对增加耕地有着强烈的愿望。国土资源部门负有土地开发整理的责任,针对贫困村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不高的情况,理所当然地应为贫困村出谋划策,深入实地踏勘,规划设计一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充分发挥土地规模效应。同时,处理好指导和服务的关系。一方面,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强化指导,不要盲目照抄照搬,更不要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而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超前服务,主动介入,帮扶贫困村落实好支持政策。
其次是统筹担当和作为的关系。比如:对于有的扶贫搬迁工程还存在占用优质耕地之类问题,国土资源部门不能回避矛盾,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坚持尽量避让占用耕地、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确实无法避让的,要纳入整个县域脱贫攻坚规划方案,通过省以上批准统筹政策来解决。
再次是兼顾点和面的关系。对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自己的扶贫点,国土资源人下去的次数多,情况熟悉,有利于国土资源领域的扶贫支持政策落地。对于这些扶贫“点”以外的“面”,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还要做好其他贫困村的扶贫指导,让国土资源领域的支持政策为精准扶贫发力。
最后是协调规划和保障的关系。一方面,用地保障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为先导,结合当前开展的规划完善工作,指导贫困村做好初步选址,把贫困村的近期和未来项目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另一方面,资金保障也需要规划编制和完善来保障。脱贫攻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前提也是要纳入规划,否则,项目资金就难落实。因此,在编制和完善规划时,要考虑把贫困村片区的土地整治等扶贫项目纳入规划的盘子,为下一步项目和资金的配套提供规划依据。
(作者单位:云南省陆良县国土资源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6-10-2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