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均为全球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国,过去几十年人口及劳动力价格低廉优势,中国农业得到全足发展,产量逐年增加,大米、小麦、玉米自给率均超过90%,白糖、棉花也维持了较高的自给率。
经济发展,中国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成本快速飙升,农忙时甚至出现劳动力荒。农业依靠过去的人口红利来提升产量,保证较低的生成成本一去不复返。农业机械化、专业化、零散经营问题暴露出来,特别在当前全球经济化大前提下,国际农产品对国内冲击持续扩大。
截止目前我国土地生成经营仍极为分散,机械化程度低,生成要素偏高,导致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普遍较国际主要生产国高出50%甚至100%,进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农业作为各种政府重点保护行业,政府对不同品种农产品在进口政策中使用配额政策、自动进口许可政策,甚至阶段性使用技术壁垒等手段或政策保护国内农业发展,相关部门也出台各种补贴或者其他政策维护农业发展,但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水平偏低,仍使得国内农业发展遇到诸多问题。
国内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导致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迟迟无法提升,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价格偏高、劳动力技能偏低和成本偏高,导致产品成本不断走高。玉米为列,国内玉米生产成本达到1300-1500元/吨,美国玉米进口完税成本不足1500元/吨(田头成本仅为800元/吨),中国大豆生产成本4000-4200元/吨,而美国大豆生产成本不足2500元/吨,中国甘蔗生产成本较巴西甘蔗生产成本高出1倍以上。资源稀缺及国内房价过高导致农业土地租赁价格持续上涨,中国玉米生产成本1300-1500元/吨中,有600-700元为土地费用,人工费用也极高,以国内甘蔗为例,每吨甘蔗420-430元/吨甘蔗,人工成本达到250-270元/吨。美国、巴西地租低廉,劳动力技能高,生产过程中全机械化,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国际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特别育种水平高,提升作为单产也极大降低农产品种植成本。
国内农业人口流失,农产劳动力主要以50后和60后为主,青壮年不愿意回流农业,农业土地成片流转基础逐步成熟,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和规划农业土地流转(布瑞克.土银网专注土地流转),但推进过程也有不少问题,农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偏低,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脱离实际,土地流转过度推高土地价格也容易导致集约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布瑞克咨询愿为广大农业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头条号:布瑞克农业数据)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