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优化公共服务需多些Iphone升级思维
新学期已开学,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辛庄镇的丹徐小学五年级学生却一直没有领到课本,无法正常上课。原因在于:该镇教育局为优化教育资源,将生源较少学校的学生安排到隔壁村上学,由于交通、安全达不到条件,遭家长抵制,对此,该镇出此“下策”。(中国之声)
诚然,优化教育资源,政府、学校、村委多方沟通协商,镇政府的出发点不可谓不好、程序拿捏不可谓不合理,但面对“要经过一条河、学校处在县道上车辆多……”等诸多不便,学生家长却并不领情,当公共服务的“热心”换来部分群众的“闹心”,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联想到最近很火的事:Iphone7携10大升级即将上市。资深记者评论,Iphone7足够好,苹果公司小步快跑的升级战略,抓住了买家的心。而从网络预订情况看,手机离大卖只是时间问题。Iphone7与辛庄镇的公共服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两者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比如,都有良好的初衷、都极尽全部精心打造,只是结果大相径庭。前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后者则给部分人“添了堵”。对此,镇政府该如何扭转、纠偏?不妨学学“Iphone成功学”,把握住“升级”、“消费者”、“小步快跑”几个关键。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公共服务意识已在县一级政府落地生根。优化配置、多方参与、维权意识证明了政府的进步。但公共服务不是一劳永逸、一尘不变,只有不断纠偏升级、完善进步,才能抓住群众满意的“牛鼻子”。正如每年一款的Iphone,最吸引眼球的永远都是产品的“升级”。每一次自我提升的努力,都将换来公众需求更近的视角。而对辛庄镇而言,现在学校有了、书本有了,也开始统筹教育资源了,面对学生的安全隐患、家长的刚性诉求,不能简单以一句“工作不可能得到所有人支持”作挡箭牌,成为服务停止的借口和理由。相反,应当以此为契机,主动倾听声音、把握问题关键,给服务来一次全面体检、做一次全方位升级。毕竟,公共服务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只有把升级思维这根弦绷紧,不怕麻烦、能听进意见、肯花费时间,才能用服务的升级换来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当然,服务“升级”,不是自说自话、孤芳自赏,只有“对表”公众需要、“看齐”群众诉求,才能收获成功。应当说,Iphone7的升级,比如天线更加隐秘、摄像效果更加突出、待机时间更长……很多都来自使用者的吐槽和建言。而作为辛庄镇,其实优化教育资源本身也是一种升级和进步,只是好政策不应只是“长官”意志、自我感觉良好,其唯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落在群众诉求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公共服务升级不能耍性子,既不能感性,仅凭政府部门的感觉、想法或是领导的主观意念行事;更不能任性,听到杂音就说“众人皆醉我独醒、别人不懂”,必须理性谋划,把握群众本性、天性,多思为民爱民之举、多谋便民利民之策,从而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形成皆大欢喜的共赢局面。
归根结底,服务升级还要遵循“小步快跑”的内在规律。比如,本该与Iphone7分庭抗礼的三星Note7,由于升级上步子迈得太大、过于急于求成,造成“电池爆炸”等质量问题,影响了产品与品牌价值。反观Iphone7,升级幅度可能不是最大,但小步快跑的思路更加稳妥、实在,不留隐患。众所周知,步子迈大了容易摔跤,跑得慢了又不易超越。公共服务升级也应融入“小步快跑”思维,把升级和共赢的火候拿捏好,把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不能为升级而升级、为创新而创新,要让升级为公共服务助力,而不是成为拖累和负担。此外,还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高线、红线和底线,把每步工作落实、落细、落小,踏踏实实、稳稳妥妥,不越雷池半步。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诉求。诉求永不停歇,公共服务也该永不止步。作为政府部门,特别是肩负“最后一公里”重任的基层政府,更应在公共治理中注入更多智慧和力量,多一些升级思维、多一些精准为民意识、多一些小步慢跑观念,让为民服务箭中靶心,不偏不倚!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委组织部研究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