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蔡海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作者:蔡海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29 录入:王惠敏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基础,国家繁荣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源头,不仅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需求早已由简单的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转变。因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的热点。不言而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产品生产的目的已不再仅仅是追求量的增加,而更重要的是丰富品种、提高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吃好以及身体健康的需求。大家都知道农药残留问题、食品添加剂问题、三聚氰胺问题等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使人们“谈食变色”。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一方面,工业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另一方面,化肥、农药、农膜、动植物激素的滥用,不仅对农产品安全构成了威胁,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直接造成了破坏。

二、农校对接项目应运而生

农校对接承载国家对食品安全、农业发展的希冀,经过了七年探索与实践,依托高校市场订单,搭建全国对接桥梁,实现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直接对接,根据食堂需要,农民调节生产品种,真正做到按需生产。农产品有了销售渠道,高校有了丰富货源,通过整合高校订单需求,逐步实现农业订单式、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统一规范化种植,带动地方经济、农业发展,催生农业经济价值和县域经济发展。农校对接借助政策指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农产品的源头采购,保障食品安全。

三、农校对接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户经营分散,农校对接项目通过全国高校后勤市场庞大的订单需求为导向,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发展进入以消费引导生产、市场需求拉动产品开发的良性轨道,最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农校对接建设全社会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体系,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管的食品安全产业链,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对上市农产品及时跟踪和检查,有效的保障了食品安全。

3、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有效的保障了基地环境质量。可以说,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就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举措,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使用农药、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及身体的物质,实行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不仅保护了农业升天环境,也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要可持续发展,走循环农业经济之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农业更生态,食品更安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校创优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