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吴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哪个效率最高?

[ 作者:吴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27 录入:王惠敏 ]

原题: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到底哪个效率最高?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也强调,要“统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用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那么,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四种有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哪一种的经济效率最高呢?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河源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16 个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分粮食、蔬果和养殖等不同行业,对不同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辖五县一区,总面积1. 5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0 万人。为更好地促进河源市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于2012年批准设立广东河源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下简称示范区)。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粮食、蔬菜、水果和生猪等4 类具有鲜明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为全面了解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效率的差异性,调查组成员在示范区选取130个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专项调研,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6份,有效问卷率达89.23%,调查时间为2015 年1~3月。统计结果表明:从农产品经营品种看,分别有粮食24种、蔬菜35种、水果22种、生猪35种;从农业经营主体看,分别有家庭农场22个、专业大户46个、专业合作社29个、农业龙头企业19个。

总体看,在粮食、蔬菜、水果和生猪4 类不同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4 类不同经营主体所对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农业龙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最高,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效率相对最低。

粮食生产

在以粮食总产值为产出变量,以经营面积、劳动者从业人数等为投入变量测算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情况下,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相对较高,技术效率最低的为专业大户; 规模效率最高的经营主体为家庭农场,其次为专业大户,效率最低的为农民合作社。

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因具备资金和人才等诸多优势,使其在农业生产作业中机械化水平普遍较高,技术效率得以充分发挥,因而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技术效率。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虽然农业机械化程度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其生产活动仍有一些环节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如田间拔除杂草、灌溉、追肥、田间日常管理等。因此,粮食种植面积存在一定的规模上限,当种植面积超过这一规模限度时,粮食种植规模效率往往呈下降趋势。

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均因经营规模适度,因而表现出较好的规模效率。而农民合作社成员家庭经营规模过小,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往往过大,从而造成规模效率不佳。

因此,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能较好地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而且农业龙头企业具有资本和人才等优势,所以其表现出的综合效率最高,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成员的约束力有限,特别是在资本和人才等方面较弱,导致其综合效率最低。

蔬菜生产

从以总产值为产出目标的蔬菜生产效率看,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效率最高,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三者的差异性不大; 4 类不同经营主体的规模效率基本相近,且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高。

对于蔬菜生产经营主体来讲,由于农业龙头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因而其技术效率相对较高,其他蔬菜经营主体技术发展相对均衡,技术效率差异不明显。

相对于粮食( 水稻等) 生产,虽然蔬菜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但几乎每天都需要进行人工锄草、修枝、洒水、喷药等操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数量和时间成本,因而其适度规模面积相对较小。

虽然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都具备生产技术优势,但由于存在相对较低的规模效率,最终却拉平了综合生产效率,导致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不高; 同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专业大户却凭借人力和时间等机会成本相对较低优势,依靠增加人力和时间投入,从而实现较好的规模效率优势,综合生产效率得到相应提升。

水果生产

在以总产值为产出目标的水果生产效率测算中,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效率相对较高,而其他3类不同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普遍较低;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率相对较高,农业合作社的规模效率相对较低。

由于水果种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并且需要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而农业龙头企业具备资本和人才的绝对优势,因而能发挥出较高的技术效率; 同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3 类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普遍较低,这一方面反映我国水果生产领域技术研发水平仍较落后,远远满足不了果农对抗病害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水果生产领域原先“靠天收”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

此外,由于水果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剪枝、嫁接、培土、施肥、日常管理等诸多环节,特别是需要应对病害防治,对应投入大量的人工,因而水果种植存在一定的经营规模问题,而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借助资本优势可获得更多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效率易于实现,所以二者表现出较高的规模效率。

4 类不同经营主体的综合效率普遍较低,由于水果生产的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一般而言一种水果一年只挂果一次,因此,投入相对过剩是目前我国水果生产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的现状。

生猪生产

首先,专业大户的规模效率最高,农业龙头企业则相对偏低。由于生猪养殖周期相对较长,且每天都需要对其投喂食料、消毒防病、打扫卫生、安全防范、照看等,需要投入大量人工、花费更多时间。因此,生猪养殖存在一定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其次,技术效率最高为农业龙头企业,最低为专业合作社。为应对市场竞争,大型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一般都涉足猪苗繁育、药品研制、疾病防控、饲料加工等环节,从而体现出相对较高的技术效率。

最后,4类不同的经营主体生猪生产的综合效率普遍较高,说明不同经营主体从事生猪养殖的积极性较高,且与近年来财政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纵横》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