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秦风明:莫让农民防御鸟害成难题

[ 作者:秦风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6 录入:实习编辑 ]

人们都憧憬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希望天天与鸟儿和谐共处。但是,近日,在山西省壶关县石坡、树掌、鹅屋、东井岭等5个偏僻山区乡镇的村民却被鸟害搞得终日愁眉苦脸,许多山区农民反映说,他们家的春播膜覆玉米刚刚露头,就被鸟儿连根拔起,还有的家里种的大豆刚刚发芽就被鸟啄断,农民尽管想出不少办法驱鸟,加之使用各种新兴驱鸟药剂等,但收效甚微,鸟害猖獗让山区农民简直防不胜防。研究鸟害的发生规律,推广采用经济实用、有效的防御方法已成为当前山区农业生产上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由于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不能随意捕杀,农民只得采用种种恐吓手段驱赶,但没有什么效果。打也不能打,撵又撵不走,成了农民的烦心事。虽然大部分农民投了种植业保险,但麻雀、野鸡啄食庄稼幼苗造成损失不在种植业保险投保范围之内,无法理赔。

麻雀、野鸡多了,说明生态环境好了,可太多了却成害了——当地农民简单一句话,就把麻雀、野鸡泛滥成灾,毁坏庄稼的两面性总结地清清楚楚。我们国家有过为了保护庄稼而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的历史,进行过大规模的“歼灭战”,事实证明此路不通,由此引发的虫害对农业的危害更大。现在注重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麻雀已经乱打不得,而农民也具备了这个觉悟。人们清楚野生动物稀少不利于生态平衡,但现状又呈现出另一个极端:其过多成灾也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打不得,又赶不走,还不在农业保险之列,农民们现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蒙受巨大损失而无他法。麻雀野鸡得生存,农民也得生存,如何兼顾,成为一道待解的难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一是造成“鸟害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庄稼要减产甚至绝收,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其二,农民受麻雀、野鸡之害日甚一日,缺乏解决良方,日子长了难免失去耐心,生活的紧迫性压倒动物保护意识,难免出现痛下杀手乱捕乱杀的现象。无论出现哪种局面,都是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败笔。

显而易见,如果存在有效的恐吓、驱逐手段,可以最大程度上平衡农民利益和麻雀野鸡的生存。但农民已经技穷,他们期盼当地管理部门能给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乃至人力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完善的驱鸟手段。在此基础上,还要出台与之配套的补偿政策,减轻农民的损失,并且在农业保险制度上要有所创新。总之,不能让农民孤军奋战,必须施以援手,保障其利益,才能保住其生态保护意识,保住麻雀野鸡的长久生寸。

作者单位:山西省壶关县树掌中心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