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秦川:精准扶贫更要注重观念扶贫

[ 作者:秦川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3 录入:实习编辑 ]

5月4日至5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到邯郸市进行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十周陪同调研。(5月9日邯郸新闻网)

精准扶贫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国之大计。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一些农村,生活条件很差,有的地方连出行、吃水等基本问题都难以解决。可以说,贫困地区的人们渴望脱贫。其实,脱贫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的是要实现小康。因为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线很低。就拿西部某一县为例,贫困标准是年人均收入2850元。一年的生活中2850元能够做什么?也只能解决基本的生活。

所以说,脱贫只是一个阶段的开始,最终是要实现小康。这就要求驻村工作的干部们,要“立大志”,不能只局限于脱贫,更不能有那些“走一步看一步”得思想。在一些地区,某些驻村干部扶贫是为了镀金。他们做足了表面文章,而真正为百姓服务的事情没做几件。也有一些干部存在“等、靠”现象,不积极主动,造成许多资源的浪费。

这次扶贫工作是让老百姓彻底拜托贫穷的帽子,绝对不能返贫。怎么才能够真正为民服务,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上去,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精准扶贫要“精准”。虽然只有简单的“精准”两字,却蕴含着很大的意义。对于驻村工作对来说,一定要把握“精准”两个字的含义,绝对不能走过场。做到“精准”,首先就要去调查研究。在了解贫困村贫困原因后,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实施方案,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贫困村的贫困原因不同,有的是交通、有的是饮水、有的是人们的思想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说是“精准”的主要问题所在。也只有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走大溜,才能做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更要注重“观念扶贫”。无论在什么领域,好“想法”总能让你收获很多喜悦,这就是“头脑风暴”。在农村也一样,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农民思想保守、落后,面对一些新鲜事物不敢接受,总是“前怕狼后怕虎”。还有一些村干部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而看不到长远利益。所以说,为了农村发展,就要“观念扶贫”。把一些先进的理念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把一些致富能手、带头人送出去学习,引进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等等,才能在根本上脱贫。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实现小康贵在扶贫,扶贫贵在“精准”,在“精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观念脱贫”。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