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沈榆:谈简政放权

[ 作者:沈榆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280 更新时间:2016-05-13 录入:实习编辑 ]

原题:谈简政放权,不仅要“放”下,更要“管”上

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明确表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能还有很大空间。(人民网2016年5月9日)

简政放权工作自2013年拉开序幕以来,至今已三年。这三年,中央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一个个阻碍市场发展的障碍,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三年多来,简政放权工作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国务院提前超额完成了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管理;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精简85%。

大道至简,明政善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简政放权,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就是政府在“割自己的肉”。那么,简政放权三年,政府承受“切肤之痛”“割”下来的“肉”,有否有效注入社会与市场的“肌体”?政府放下的“权”有否转换为企业与人民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过去,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导致企业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中国制造”无法达到高端水平的原因之一;政府审批效率低,创业者激情殆尽。一个建设项目,往往要经过发改、住建、环保、国土、水利、消防等上十个部门审批,“跑审批”耗费大量时间,甚至使不少企业错失市场机遇。现如今,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然而在这些权力下放之后,如何让企业稳稳接住,并实实在在用上,政府在这一点上,仍然要 “管”得上。

事实上,在大力简政放权,不断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以后,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政府转变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是一项极其重大的考验。要克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放”与“管”二者缺一不可,就如同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只有同时运转,社会经济才会持续、健康发展。而如何在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营造和维护公平、公正、法治的市场秩序,这就要求政府管理要更加透明、规范、高效。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