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林汇泉:农业发展项目亟须与脱贫攻坚对接

[ 作者:林汇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5 录入:实习编辑 ]

原题:农业发展项目亟须与脱贫攻坚对接(委员信箱)

编辑同志:

近年来,国家扶持农牧产业的发展项目越来越多,上级政府部门在不断下达各类项目,下面也在不断争取项目,只要报批了项目,就有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这对农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与扶贫工程没有紧密挂钩,在操作上是以大户扶持为主,“嫌贫爱富”。扶持一些大户,虽然给农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但是也存在很多弊端:

大户在发展中得到了国家扶持后形成了规模,其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市场上拥有了优势,其他小户农民就显得越来越弱势,无意中使小户失去了竞争力,人为造成了不公平的环境,使贫困户越来越贫困。

所扶持的大户的发展并不一定稳定,由于管理不善或者其它原因,歇业和倒闭后,导致了国家资金的重大损失,据笔者对一个县的调查,前些年的养猪发展项目有40%左右的大户已经歇业,导致国家的项目扶持资金打了水漂。

发展大户对发展当地产业的带动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贫困户,在没有启动资金的情况下,想适当投资发展产业仍然显得无力,甚至有可能出现大户吃小户,大户越来越强势,小户越来越弱势。

不接地气的项目,让资金出现损失和浪费。笔者在某山区县调查时发现,水利部门在某高山地区建设多个大型喷灌项目,一个项目要花资金1000多万元,项目建成之日就是报废之时,因为没有水源,天旱时再好的喷灌设施没有水源等于零;加之位于陡坡之上,喷灌一喷,水土流失严重,根本不可能发挥作用,看到这样的建设项目,资金浪费让人特别揪心!

因此建议:

国家扶持项目支持要与扶贫工程相对接。要将项目的实施与贫困人群挂钩,贫困户想发展特种种植业和养殖业或者其它产业,可以以合作社的形式分小户发展,以项目来支持资金、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开拓,而不宜集中支持几个大户搞成形象工程。

将国家项目扶持资金变为“贴息贷款”。无论是大户还是小户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发展规划获得启动资金,使农民在发展生产的前期投资方面有公平的起步。这样也可以让国家的资金重复而有效的利用。获得贷款支持的农民也会在经营中有压力、有动力,积极进取,共谋发展,共同致富。

国家项目下达不要死板地规定一些不接地气的工程,项目的选项要充分征求地方意见和地方规划,由县一级统一谋划,要搞接地气的项目,因地制宜,发挥实效,把钱用在刀刃上真正解决问题。项目下达部门可以对项目的实施情况与完成情况进行监督验收,保证项目资金不贪污挪用。一定要杜绝那种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而建设项目,为了用钱而用钱的瞎指挥现象。有些相近的项目还要由地方进行统一捆绑,集中财力解决扶贫与发展中的大问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人民日报 》2016年05月04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