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进山区、下麦田,访农家、入校园,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调研考察。
循着总书记安徽之行的足迹,记者回访了几天来和总书记面对面的部分干部群众。他们向记者表达了共同的心声:把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落到实处,努力建设好家乡,为推动安徽经济社会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按照建设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卷、省有库的“六有”大数据平台要求,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后,省扶贫移民局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三次建档立卡“回头看”,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复核、比对,及时清退了不符合条件的人口,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面纳入。同时研发并建立起“六有”大数据平台,精心编制了指标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数据采集、录入等工作,对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所涉及的扶贫对象进行了因症分类工作。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全面”,难点亦在“全面”。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精准帮扶,最终实现脱贫致富。而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靠自身努力无法脱贫,则需要通过低保措施兜底脱贫,“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家庭有困难,社保来兜底”,许昌市永兴区韩东村居民张明军对这句话有切身感受。自从前年被确诊患心脏病后,张明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这对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时,村干部帮助张明军申请到城镇居民低保,让他有了“救命钱”。
“十三五”期间,全省200多万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被纳入农村低保。按照相关政策,我省将加大省级统筹,低保标准低的地区要在三年内逐步提高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确保实现全省脱贫“无锅底”。
近年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贫困地区“三留守”人员生活更为艰难。对此,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各地要探索建立健全关爱“三留守”人员工作机制,让留守人群安全有保障、困难有帮扶、生活有温暖、精神有抚慰,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有活干,能挣钱,吃得好,住得宽,有学上,好就医……随着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迈进小康社会的进程,越来越多惠及民生的“大礼包”将送到百姓手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会越来越多!
作者地址:绵阳市北川羌自治县都坝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