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栾城区:秸秆直接还田制约因素及建议

[ 作者: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业畜牧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5 录入:吴玲香 ]

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为了尽快播种下茬作物,农民往往田间焚烧秸秆或抛丢秸秆,不但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浪费,还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大面积的消化秸秆,还能养地,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体状况、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杂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生长品质、防止农田土壤沙化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秸秆肥料化途径主要有4种:即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堆肥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过腹还田及堆腐后还田因周期太长或投入成本过高,很难推行。采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的生产效率比普通的秸秆利用方式可提高40120倍,但秸秆腐烂较慢。现就秸秆直接还田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

一、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

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手段。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把土地相对集中,促进规模经营。

二、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并一再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但农业对农民而言是弱势产业。很多农民不愿意在农业上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盲目追求轻简化的技术措施或手段。对许多农民而言,秸秆是废物而非能源,燃烧秸秆省时、省事、省力、省钱,是灭茬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秸秆的粉碎、打捆、收割后的机械灭茬及土地耕作都会增加成本,权衡利弊,他们大多选择燃烧秸秆,不顾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应加大对农民宣传培训教育力度,促成一批新型农民上岗,让其充分认识到秸秆焚烧的危害及秸秆综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其综合利用秸秆的意识和自觉性。

三、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机制及奖励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机制,出台相关政策,让农民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直接受益。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为了防止秸秆燃烧,政府在短期内应须制定明确的奖励条例或文件,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并广泛宣传、尽快落实以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

根据环境卫生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日报的数据[7],截至2014612日为止,2014年夏收共监测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焚烧火点162个,由此带来大量损失,造成严重污染和雾霾天气,甚至出现人被秸秆烧死(伤)的恶性事件。

 

作者: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业畜牧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视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