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税茂林:交学费不应成为取经的必经之痛

[ 作者:税茂林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5 录入:实习编辑 ]

河南有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10年来,消化了5000多万吨建筑垃圾,把那些废砖头、水泥块变成了可利用的建材骨料。它所在的许昌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9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为此,不少地方和企业纷纷效仿,上马自动化设备。可惜,大多效果不佳。(人民日报4月12日)

在中国,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这样的风气:有一个成功的案例珠玉在前必然就有更多的“砖”抛过来,妄图把“玉”引过去,这就是所谓的“抛砖引玉”。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样的行为是盲目的,特别是政府一看到“有利可图”时“一窝蜂”的大干快上,一遇到“拦路虎”时热情便“一阵风”似的来得快去的更快,究其原因,还是出在领导干部片面的政绩观上。一些领导干部看到一地因一本“好经”而脱胎换骨、政绩辉煌时总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复制这样一个“奇迹”,然后升职加薪、主政一方、走上人生巅峰。然而这本“经”是不是适合自己这个地方就不是自己考虑的了,如果“存活”了那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就算不行可以说是“交学费”,这不就是一个绝好的“挡箭牌”。“取经”路上“交学费”真的是“取经人”的“必经之痛”吗?

一种模式的成功总是不会缺少“追求者”的,但是大多数“追求者”都是盲目的,他们只是希望把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追回去,却没有想过怎么才能让它在自己的治下安家落户、落地生根,在去“追求”之前更没有对自己的“家底”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态度去做事又怎么能够奢望不“交学费”呢,这个所谓的必经之痛也就顺理成章了。那么领导干部的“取经之路”怎么才能让“交学费”不再是“必经之痛”呢?

事前调查是“取经”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本“经书”到底适不适合本地“和尚”唱是领导干部去“取经”前必须要考虑和调查的,分析优劣势、剖析“经书”内容更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因地制宜的“抛砖引玉”才能提高企业引进的成功率、成活率,“一招治百病“本身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惟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才是”引玉“成功的基础。

事中扶持是“取经”落地开花结果的保证。既然调查后决定“引进来”,那么事中对企业的各项政策扶持就必不可少,河南这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能“吃”垃圾“吐”金子,背后的关键就是当地政府对建筑垃圾实行了“政府主导、特许经营”的管控,没有政府的全力扶持又如何能有这只“下金蛋”的母鸡呢。而很多地方政府只看到企业斥资引技术,却没发现自己政策的缺位和滞后,最后只能落得个“东施效颦”一地鸡毛。

事后服务是企业持续“走高”的有力支撑。取到真经回来更要“唱好经”,经书需要常念,梵唱才能时时振奋人心。做好事后服务不仅可以让企业无后顾之忧的甩开膀子全力“冲刺”,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体现当地政府在转变职能方式的道路上先人一步,那么企业发展也必然快人一拍,盈利能力自然也就高人一筹了,“走高”岂不顺理成章。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没有,但干了更要找对方法,盲目大干快上除非“瞎猫碰上死耗子”很难有所作为,反而会消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可谓是得不偿失。因此惟有理性看待方能在别人的做法中找到“关键点”,瞄准要害一击成功取回“真经”,而“交学费”再也不必成为“挡箭牌”了,因为有此方法还何来“交学费”一说呢,所谓的“必经之痛”也就无从谈起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白米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