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卢杰:年轻基层干部要有乡土气息

[ 作者:卢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30 录入:吴玲香 ]

和入乡镇工作不久的外地选调生聊天,不会说方言,听不懂俚语、俗语,不善于与群众沟通交流,是摆在他们实践中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事的最大“绊脚石”。俗话说,“话语不相投,思想不相通,开展工作便不能到‘家’。”

要弯下腰来,学讲“俚语”。“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与群众坐同一条板凳,要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在田间地头里与他们拉家常,在农忙时为他们出份力,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用远教视频会议室帮留守儿童与父母建立亲情视频小屋等等“土法”,定是拉近与群众距离,解决工作语言不适应、方式不适应、习俗不适应等难题的有效良药。

要卷起裤脚,多走“泥路”。脚上沾上泥土,心里才能沉淀真情。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牢固掌握国家惠农政策的大政方针,积极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新观念,这样才能走近群众、读懂群众、为了群众。面对“泥路”,难免“摔跤”,要“三省吾身”、乐于反思,基层工作这份每天必做的试卷,做过不算完,需检查一二、复习再三。只有反复思索、发现不足、总结改进,才能练好做群众工作的“看家本领”。

要沉下心来,勤做实事。克雷洛夫曾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而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面对了解掌握的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要结合精准扶贫、“三万”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沉下心真正解决其困难和问题,发挥作用、有所作为,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在群众中间树立威信,成为为群众干实事的“实在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广场大道特8号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