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这一方面是中央的提倡,另一方面是承担的社会责任,“万企帮万村”就是这样一个品牌。但在目前经济下行的态势下,拿出利润,帮扶精准脱贫,企业的压力也很大。这就需要企业在对口帮扶中,结合企业实际,立足输血,选好项目,在精准扶贫中实现“双赢”。
贫困村、贫困户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有什么优势的资源,产业能不能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个需要企业深入调研,不能只为贫困户送去钱、物。否则帮扶措施、力度再强,钱物也会用光;企业也不可能一直对某个村、贫困户进行帮扶。曾看过一篇犹太人做慈善的小文章,说的是他们帮扶贫困青年就是让其结合企业的发展,发挥受援助者的积极性,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争取摆脱贫困,达到企业获得发展,受援助者摆脱贫困目的。
精准扶贫中也应如此。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市场广阔,农产品,文化、民俗、旅游都可以大做文章。而现今,企业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也需要企业转变思路,进行改革。作为企业就要在其中找到最佳契入点。企业需要农副产品资源,农民没有资金、技术发展。可以,引导组建合作社,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农业。这样企业得到了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农民得到了效益。企业看中了青山绿水,转型发展文化旅游。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旅公司,让贫困村、农户当群众演员,做绿色产品的提供者。企业租用土地种植、养殖特色商品,农民可以土地入股,农民可以成文产业工人……
企业是经营性组织,不可能一直单纯付出,没有回报的投入是不长久的,所以精准扶贫需要“各算各的帐”。要让企业转变思路,转型发展,把眼光放在广阔的农村,把发展资金留在广阔的农村,深挖潜力,这样,农民得到好处,企业也有 了效益。
作为政府,就是要把好舵,牵好线,在顶层设计上,产业政策帮扶、税费减免,用地等资源倾斜等方面引导企业走进农村;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缩小贫困地区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差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保障路、水、电、网络通畅;要做好企业与贫困村、户的联系联络工作,做好“农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企业能帮扶、能引导干什么”的协调工作……
“守法诚信”是企业应尽责任和义务,精准扶贫是企业社会责任和担当。只有输血、生血、造血很好地与企业生产、发展结合起来,企业和贫困村、贫困农户实现“双赢”,那才是真正做好了精准扶贫。
(作者系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