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周章师: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

[ 作者:周章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2 录入:吴玲香 ]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学习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我区实际,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文章。

严格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生态红线即是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破坏的底线。农业发展要严格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对山水林田湖草加以保护,严禁违反规划对自然资源随意开发,对生态脆弱地区更要严禁开发。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保护补偿等制度。与此同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现代农业,打好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品牌,让农民吃好生态饭、赚好生态钱

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减下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加强对剧毒、高毒农药使用环节的管理,同时,加快有关替代产品的研发推广,加快淘汰剧毒、高毒农药;加快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大力推广节肥、节水、节药和清洁生产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以较少的化肥、农药投入实现高产出,逐步减少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总量。

退把超过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退出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把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的继续退还,该限牧限渔的严格限制。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畜禽养殖生产,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和总量,强化污染源头管控。通过划定禁养区、对污染严重的养殖区的养殖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等措施,对不合理的畜禽养殖生产布局进行调整,并对整治中遭受的养殖户依法予以补偿。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念好山海经,打好果蔬牌,唱好林草戏,下好旅游棋,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大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生态效益补偿的力度,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让农民看到退的希望和得到保障。

把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和财富。加快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使用有机肥的激励机制;开展秸秆资源利用和农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增加附加值。

改良好土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培肥地力。一是加快推进种养结合,稳步提升耕地地力。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我区着力打造养殖模式由清洁升级为生态升级版,目前,全区每个设区市都建有至少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畜禽生态养殖示范区,这些示范园集养殖、种植于一体,互为资源——粪污沼化处理加工成有机肥,回归种植业,达到零排污;大量秸秆则饲料化处理,回归养殖业,重新资源化;这样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生态循环,将原来污染水土的粪污和燃烧后污染大气的秸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二是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坡改梯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广西日报2016-03-0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