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唐怀:攀比之风盛行,乡风亟待重塑

[ 作者:唐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9 录入:12 ]

记者春节期间在鄂西山区采访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一大批“有车族”。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儿,然而据一些村干部介绍,不少农村“有车族”其实负债累累,买辆小轿车并非因为生活富足,而是出于相互攀比“争脸面”。(新华社武汉2月16日电)

过去,我们的农村社会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与城市之间各种互动相对较少。究其主要原因,不仅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更是多年的传统文化沿袭。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之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道德规范。这样的一套规范或者说规矩在传统农村社会起到了稳定基础、指导行为的根本性作用,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走向了和谐、统一,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下,传统小农经济被取代,人员、物资、金钱等各种生产、生活要素在城市与农村之间频繁流动,各种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输入,严重的冲击着传统道德规范。如上文所说的攀比之风,就是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变化,而传统道德的约束已经逐渐失去了作用的一种结果,诸如此类的道德滑坡、道德崩溃等现象屡见不鲜。也许,价值观念和道德是一种成对的匹配关系,有什么样的主流价值观念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道德。当主导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变化,传统的道德就将逐渐失去作用。而道德和价值观念却是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

换句话说,也就是当下农村,主流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而相应的道德、规矩却没有更新。这也是所谓处于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德转型。于是,乡风重建正当时。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对现在主要的或者说流行的价值观念进行甄别和筛选,对好的要大力提倡,对于不好的要坚决杜绝,其次是,有针对性地对我们传统道德进行改造,并加以推广,获得一种普遍的认同。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城乡之建的融合,最后,就是涉及操作层面的相关问题了。道德层面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进行引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的自觉形成。只有自下而上的革新,才是最为牢靠、最为有效的。

作者单位:荥经县政府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