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础在基层,重心在基层。当前,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要求,赋予各级党员干部更加崇高的历史使命,对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工作,是当前我们的重点也是难点。
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基层基础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落到田间地头;群众的愿望诉求,也要靠基层干部带到工作案头。只有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了,基层干部队伍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了,才能把党的力量、党的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协调带动各类基层组织实现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在工作中,需要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科学合理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加大力度在确保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覆盖;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带头人,扭转农村“空心化”问题,消除“老人牌”支部;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和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工作方法、管理手段创新;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基层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凝聚工作合力、激发干事活力是基层基础工作的手段和目标。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部门均高度重视和关心基层,大量的资金、项目投向基层,形成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局面。在坚持这一根本格局不动摇的情况下,还需要继续完善部门帮村、企业联村、干部驻村等工作制度,打好合力牌,促进城乡基层党建互融共进、整体提高。特别要重点突破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问题,在全面同步小康的进程中,“空壳村”绝不能拖后腿、成阻碍,这就更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为“破壳”行动推进扫除梗阻弊政。另外,也要注重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条件,多把一些惠民实事交给基层组织去做,让办好事、办实事的过程,成为基层组织凝聚和引导群众的过程,成为基层干部树立形象、增加威信的过程。
狠抓工作落实、强化主体责任是基层基础工作的保障和支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即是工作问题,更是作风问题、党性问题。“衡量一个地方基层基础工作怎么样,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议、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基层组织是不是实现了功能、发挥了作用……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是不是落实到位、执行中有没有走样……看经济社会是不是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是不是得到更多实惠。”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切实用好、管好这批干部,发挥他们的天然优势,增进对基层的感情认同,树立狠抓基层基础工作意识,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各级党委书记须切实履行好“一把手”的责任,把抓落实作为一项政治要求、纪律要求,凡是中央和各级党委有明确政策规定的,凡是认准的、定下来的重要事项,就要盯住不放、全力去抓,真正做到抓有所成、抓有所进,把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干部真抓实干, 以狠抓基层基础的实际成效为全面小康提供根本保障。
(作者单位:贵州省惠水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