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何敏等:吐鲁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调研报告

[ 作者:何敏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623 更新时间:2016-01-08 录入:吴玲香 ]

为学习借鉴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湘潭县课题组到吐鲁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学习调研,并与吐鲁番市委、市政府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探讨。通过这次学习考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对加强湘潭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一、吐鲁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本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吐鲁番市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两大主题,遵循高起点建设,大力度推进,多层面突破,全方位发展的思路,坚持政府推动、银政合作、规模开发、规范化管理、区域化种植、品牌化销售的原则,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368公顷,是吐鲁番实施强农、活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示范性工程。

园区发展思路:政府导向、项目支持、多元投资、共同建园、旅游互动,以整合吐鲁番农业特色资源、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和技术优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研发、生产、示范、辐射和推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设施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达到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园区发展方向:一是立足吐鲁番,面向乌鲁木齐,将园区建设成为吐鲁番地区首家大型多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起点和增长点,建成全疆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科技园。二是依托吐鲁番,将园区建设成为吐鲁番地区城乡统筹的新亮点。随着园区的建成,将引导周边农村的发展,增加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周边地区的健康发展。三是在国家与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园区将整合吐鲁番农业特色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突出自然和人文资源、农业特色,建设成为集现代农业生产、高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研发、新技术示范推广、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园区功能定位:一是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功能;二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孵化培育功能;三是现代农产品生产加工功能;四是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与集聚功能;五是农业技术和文化展示示范功能;六是辐射带动功能;七是科普教育示范功能;八是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功能。

二、吐鲁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学习考察中,吐鲁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意识、成功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益匪浅。

1、高位推动,落实责任,以齐抓共管的合力推动设施农业迅猛发展。吐鲁番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总指挥、副总指挥、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工负责、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抓落实的设施农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搭建帐篷,吃住在指挥部,进行现场指挥办公。下设工作办公室,由四名县处级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具体分工负责综合协调、资金、物资、工程建设及技术等,并从相关单位抽调单位主要领导分工负责抓落实,形成了基地建设的整体合力。设施农业发展乡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总指挥的设施农业建设现场指挥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领导、责任和措施三个到位,上下一致高位推动设施农业建设。

2、整体开发,高标准建设,以规模促进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吐鲁番市超前规划,统筹安排,采取统一土地流转形式,以村集体名义从农户手中统一流转到村集体,规划中打破村界、组界、户界,基本形成了村村相连,乡乡相连,整村、整乡开发的格局。基地全部实现低压管道进棚、自来水进户,基地间道路、棚间道路实现全贯通和硬化处理,高低压线路实现全覆盖。全市2万座温室大棚集中分布在5个乡、15个相对集中的片区,形成了亚尔乡以辣椒为主,恰特卡勒乡以黄瓜、茄子为主,二堡乡以番茄为主,三堡乡以番茄、果树、茄子为主的产业布局。

3、银政合作,以资金和政策扶持保障设施农业发展。近两年,吐鲁番市积极走银政合作之路,与当地金融部门协调,以国有土地、林权证抵押方式,利用政府信用融资8亿元,有效解决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为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吐鲁番市设施农业建设优惠扶持政策》,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本地农民、大户和公司,可享受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区域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本地农民建棚只需交纳每棚1000元的保证金,就可享受5.5万元8年期中长期建棚贷款的优惠政策,并按照每座标准日光温室5000元标准给予补贴。

4、强化宣传引导,加快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思想观念转变。针对大部分农民从事过温室种植管理工作,存在种种担忧的状况,吐鲁番市对症下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以本地农民为大棚经营主体的宣传、发动工作,确保一户一棚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实现农民快速增收。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会议、参观、培训、入户座谈及广播、电视、党员远程教育等方式,采取市、乡、村领导干部包乡、包村、包户等逐级召开现场会、逐门逐户宣传动员、技术培训等途径,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农民、教育农民,帮助农民打消思想顾虑,提振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和发动农民群众参与设施农业建设。

5、建立质量管理机制,以质量助推设施农业持续发展。积极开展设施农业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按照科学选址做规划、规范标准抓培训、建章立制抓管理、强化监督抓质量的工作思路,制定设施农业相关标准、制度,进一步明确市、乡、监理企业、施工企业四方职责及责任,建立市督查组负责包乡,乡领导干部、监理人员、乡技术干部驻点包片的责任体系。市、乡逐级成立设施农业建设督查组,建立定期、不定期、不定时督查及夜间施工巡查机制,切实加大对施工企业施工情况的监督、指导。建立质量督查和责任落实通报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及责任落实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并作出限期整改落实要求,加大整改落实力度。

6、创新技术服务模式,以实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积极采取组织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及经费,建立点多、面广的农民实训基地,不断扩大实训基地的覆盖面,为设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搭建实训平台。在新建温室区域建立设施农业一体化教室,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覆盖面,将培训课堂真正搬到了农民的田间地头,搬进了农民的温室。针对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和技术力量的严重不足,吐鲁番市为设施农业基地增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150名,通过公开程序招聘70余名,从全市设施农业基地选派10多名种植能手,同时又选派几名技术过硬的技术干部,分派到各设施农业片区,积极引导和带动本地农户从事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真正起到了设施农业的领头雁和带路人的作用。

7、建立种、管、训责任制,确保建得起、种得下、见效益。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种、管、训工作,科学制定了《新建温室秋延晚种植计划安排》,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和品种及区域种植规划,由政府安排专项育苗资金,全额补贴、统一发放,采取从育苗中心订购、技术部门自育、鼓励大户代育等形式进行集中统一育苗统一供应,确保及时种植和区域化种植。制定《吐鲁番市设施农业种植管理三方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乡(镇)、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及种植农户各自的目标责任,逐级做好温室种植工作的组织、协调、种植管理工作落实及督促检查,农民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现场跟踪服务及技术指导,起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三、对湘潭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湘潭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外调第一县,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成绩喜人。但与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任务还很艰巨,还称不上农业产业化的强县。通过学习吐鲁番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整合涉农资金,加快基地设施建设。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有序推进的思路,对全县涉农资金、项目进行整合、调度,集中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对全县土地治理、水利建设、一事一议、移民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进行有效整合,致力于打造“1+5”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即建设好天易示范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湘莲、油茶、楠竹、粮食、生猪五大特色产业,力争建成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强县,建成全省最大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基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重点提升核心区水、电、路、渠等网络的建设档次。由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鼓励企业自建、委托建设,结合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龙头企业规模。用好用活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五个三工程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对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扶持力度。每年选择一批基础好、扩张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跟踪落实,围绕企业发展中技术改造、创建品牌、新产品研发等问题进行重点跟踪解决,协调解决企业技改升级、加工扩建中所需的用地审批、申报立项、信贷融资等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产业龙头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企业扶持项目资金和政策倾斜,大力引进精深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以及现代企业经营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农户+基地模式,拉长产供销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快花石镇湘莲交易大市场、射埠油茶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及传递,提高设施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供求信息的分析、预测和预报能力。

3、注重人才培训,壮大农村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一头联系着市场,一头联系着农户,是农业信息化的一股推动力量,是当前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提升农户收入水平以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载体。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270个左右,其中省级示范社有6个,市级示范社有37个,参与的社员4.7万户,带动农户12.8万户。今后要大力支持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产销合作社、专业协会,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并对发展好、带动能力强,覆盖面广的农民合作社进行重点示范引导,重点在资金、项目及惠农补助方面进行扶持,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合作社给与表彰奖励,使其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设施农业生产、贮运、保鲜和市场营销,壮大营销队伍。加快农村信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着重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引导农民、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加强宣传推介,打造招商引资高地。充分发挥伟人故里天下壮县魅力莲乡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境内外媒体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宣传、引导,扩大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打造地方性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并形成规模效益。进一步完善我县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加强项目策划,创新招商方式,将天易农产品物流加工园、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园、梅林现代农业园三大园区打捆、整合,发挥综合优势和影响力,大力推进节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努力打造招商引资新高地。

5、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利用中央加大对三农支持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结合县域实际,着手研究制定发展现代农业的优惠政策,对于外来投资的企业、项目,在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的同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每年要拿出一定额度的专项扶持资金并列入预算,重点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示范社、创立自有品牌、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引导农民以流转土地作价入股、兴办自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并以合作社小额贷款低息贴息或提供联合担保平台的方式帮助合作社破解融资难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优先享受招商引资、土地、县域经济奖励、税费减免和天易示范区入园企业等各类优惠政策,为投资的企业打造一个零障碍、低成本、优服务的投资发展环境。

(课题组负责人:何敏,中共湘潭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课题组成员:徐勇、毛星芝、杨义、冯镭、张永祥)

来源:第二届隆平国际论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