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为先谨树道德观。俗语“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讲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和道德修养的问题。“修身、正己、立德”是中华民族人之大本的最高提炼,也是为官理政的根本指导。古往今来,人们对“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的为官之道大为推崇。加强道德修养,保持“纯洁品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工作和生活中,党员干部要切实践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的“官德”要求,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反省自己的言行,始终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经受得住名利的考验。
群众为先劳树群众观。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鉴,重心下移,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经常走出机关大门,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竭尽所能为百姓排忧解难。要多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时刻不忘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从政意识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把个人的追求融入服务群众的事业之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利益观、地位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时时处处作好表率,树立起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养性为先勤树得失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顺心,得意与失意总是错综复杂,轮回流转。怎样看待得失,是当下领导干部亟需解决的问题。正确得失观的树立,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键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糖衣炮弹扑面而来,作为党的干部就应该保持“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的良好心态,培养高层次的思想境界,遇“得”要知足常乐;遇“失”当坦然处之,保持积极的好心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从患得患失中跳出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不受“金钱”、“美色”和“权力”的诱惑,经受住考验。只有保持一颗谨慎之心、律己之心,以正确的态度去论自己的荣辱得失,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梓潼)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