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源:打赢脱贫攻坚战需以真情为剑

[ 作者:杨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08 录入:吴玲香 ]

全面小康节点迫近,精准脱贫形势逼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深显大爱深情。有研究表明,贫困人口得到的情感支持比一般人群少,处于一种社会孤立的状态。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贫困,也是精神性的,贫困不仅仅是一种收入低下的状态,更是一种生活质量的整体下降。脱贫精准,必须真情先行。

脱贫动真情,就是干部切身感受体会民生艰难,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把广大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看在眼中、放在心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把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贫困户当作自家亲戚一样看待,经常到穷亲家里坐下来和他们拉家常,看看他们在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还缺什么,了解他们的现实困难和需求。

党章明确指出,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成败在人民。干部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当好人民的公仆。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本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真情情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是一种能量,心甘情愿,真心真意结穷亲戚,则是脱贫精准的前提,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

同时,只有投入真情,才能在情绪心理中积极反应,语言中真实流露,形象上积极展现,才能平等地沟通,才能唤醒贫困户沉寂的道德自我、审美自我、社会自我,才能获得感激和信任,拉近彼此距离,形成合力,提升脱贫效果。真情的渗透,能增强贫困户的积极心理,增加幸福感,你给予他多大希望,他就会附增多少坚强,这样,贫困户自己才能积极参与,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干部的帮助,共同努力分析走出困境所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采取积极行动,走出贫困,脱贫致富。

只有脱贫动真情,才能真脱贫,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给党注入活力,担当责任,找到精准,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让脱贫落到实处。党的干部脱贫“结穷亲”,才能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深刻体悟。助人本就是人格升华的标志,帮脱贫困户更是干部的责任所在,真情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动真情精准脱贫,自然会收获如沐春风的成就与满足、欢乐和幸福。

(作者单位:中共三穗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