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建国:疫情后应推动农产品县域小循环

[ 作者:杨建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2-20 录入:王惠敏 ]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正进入关键阶段,而疫情对全国各领域的影响,以及各行各业针对疫情作出对应对,也逐步清晰。特别是农业、农村方面,一方面,“稳”字当头,农业、农村正在用粮食、蔬菜、肉类等各类产品,涉农企业也纷纷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为全国战疫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则是各类农业产区、小农户、涉农企业等农业全产业链条上,不断涌出的滞销等问题。可以说,疫情面前,农业农村,特别是农业产业链条正在经受着巨大考验。

当然,我们在看到疫情中暴露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疫情下农业农村发展对长期趋势。

这次疫情,对下一阶段农业农村,特别是农业产业链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首先,农产品的县域小循环将得到强化。疫情影响下,农业供应链、渠道等均收到冲击波及,地方农产品供应也承受着巨大压力。

而做好农产品县域循环,不仅使农民的销路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种植农产品,闲散、老弱劳力也都得到了充分地利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整个家庭收入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在渠道、供应链受到冲击的时候,县域内小循环能够有效稳定、保障地方的农产品供给。

其次,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新渠道和新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疫情影响下,大量成熟农产品滞销,凸显了农业农村在农产品仓储等多个领域基础实施的短板。而过去数年的农村电商建设,为农业产业链打下了基础。

从今年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新渠道和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强调,一方面,在现有农村电商建设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质升级;另一方面,则重点补齐农业产业链中的更多短板。

第三,疫情过后,将会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进程。疫情后,人们会进一步强化对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农产品对需求,可以预期下一步,只有不断深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加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创新,加快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

作者系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浪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