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畜牧业家庭经营和规模化经营形式优缺点比较分析,阐述了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条件下,农户家庭经营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户家庭经营作为畜牧生产基本经营形式会长期存在下去,没有畜牧业农户家庭经营参与不是农业现代化,畜牧业经济形式多元化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畜牧;经营
我国畜牧业是基于依赖农区农业的畜牧业,畜牧业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快速飞跃发展,现代畜牧规模化经营突破了传统畜牧业数量和速度发展的局限,实现了畜牧养殖农户由数量、规模扩张转入效益增长、质量提高阶段,畜牧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资本的比重占主导地位,资本代替劳动,体现了现代农业本质特征,开创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局面。随着畜牧产业规模化,工业化较大提高,部分农户逐渐放弃畜禽养殖,部分农户则从半自给半商品的经营模式过渡到商品生产者模式,家庭经营不断分化。从规模形式上有:养殖工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场、专业合作社农户、一般生产农户、自给自足农户等,按从事专业分工不同形式有:养殖农户、畜牧加工生产农户、市场营销经营户、贩运、饲料、销售服务业户等。从整体上说,无论是散养,还是畜禽专业饲养,农户家庭经营将长期存在,这种畜牧业农户家庭经营生产比重仍占我国畜禽生产者的主导地位。现代农业、传统农业、原始农业并存是当今世界农业经济、科技、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
畜牧业农户家庭经营(家庭经济)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畜牧业现阶段的基本经营方式。一方面,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经营制度,另一方面,家庭经营既可调动农民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转变传统观念,做现代农业追随者,并从中受益,并不妨碍发展现代化农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庭经营都占重要地位,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占主体地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家庭经营不断的分化、重组,但它作为一种经营形式为何能在市场竞争中能够长期保存下来,究其根源,家庭经营大致有三大优点:首先家庭经营适应性强,表现在规模可大可小,生产水平可低可高,既可种养兼营,也可专门经营,既可独自经营,也可合作经营。其次,与其他经营形式相比,家庭经营的产权关系权利一致,收入分配好解决,对家庭经营形式起到巩固和发展作用。再次,家庭经营的效率也是相当高的。因为农民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主经营人,他们对资料分配中经营风险与边际报酬的反应也相当敏感,其经济效益也是在市场竞争中随着家庭经营规模扩大,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的加强在不断提高。
农业是国民基础产业,社会效益高,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下。作为农业产业直接生产者,农户家庭经营生产成本低,管理成本低,但生产力也低。由于养殖规模小,缺乏经营组织,缺少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管理能力差,导致生产效率低,进入大市场的能力地位弱。家庭经营主要缺陷:第一是生产方式单一,市场竞争弱,风险意识差。第二是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此外,科技和市场信息不灵,农村高素质劳动力不足,农业机械化使用等缺陷严重影响家庭经营的生存和发展。中国畜禽生产的小规模化是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相适应的,也是与农户土地经营的小规模化相适应的。
畜牧业规模化是随着现代农业生产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品化时代趋势,是畜牧业现代化经营方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与养殖户的大量减少矛盾的需要,尤其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农业规模效应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受市场要素选择作用,那些具备一定规模,拥有先进科学技术、产品质量优秀、生产效率高的经济体最具市场竞争力。畜牧规模化经营具有明显优势:1、规模化经营场地畜群集中,便于科学示范推广,统一选种选配,统一疫病防制,统一饲料供应,为实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提供安全卫生动物产品工作奠定了基础。2、组织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饲养规模化经营体制促成产生性质各异的经济组织,各类养殖协会、合作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大量社会资金、技术被吸纳到产业化各个环节中来,社会资源被有效利用,组织化程度的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3、经济效益提高。畜牧业生产力提高,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生产成本相对降低,获得效益普遍提高。
规模化经营发挥了集体经营的组织、协调、抗市场风险功能,调动了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办了许多农户和单个组织想办而无力举办的事。畜牧业规模化经营方式虽然具有诸多优越性,总的来说在初始阶段大部分经营主体在市场拉动、企业主导、政府扶持和引导畜农自主自愿参与下建立,畜牧产业规模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各方责权利关系务必妥善引导、协调解决,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加以完善。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在引导着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同时,应科学经营管理,将追求经营效益与保护资源环境有效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家庭经营形式共同趋势:一是引导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在市场竞争、政府引导和各种协会推动下,通过小农场的自然选择、淘汰、兼并,使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机械化代替劳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大农场专业化生产经营以及工厂化生产雇佣劳动成为普遍现象,使大农场产生出比分散小农场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二是引导农户走合作经营或联合经营的道路,在不改变农户家庭自主经营前提下,引导农户参加合作社经营,参与各种协会协作,或成为大公司一体化经营的生产者,从而弥补小规模的不足。
我国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以农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仍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占据主要位置。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增长方式由单纯依靠资源转化变成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转化利用方面,散养户转化利用率高,从效益上说适度规模增加收入高,规模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大于养殖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中国国情不允许照搬美国养殖模式,建超大规模猪场。美国地大人稀,中国地少人多,发展耗粮型产业,集约扩张,把家庭养殖户逼退,后果不堪设想。家庭经营是农业最有效的主体,农户作为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发挥核心主体作用,农户家庭经营不再是自给自足个体经营。广大农村为数众多的以家庭为单位开展适度规模养殖群体,才是支撑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中坚力量,是我国现代养猪业未来发展希望。农村经营体制需要创新完善,但必须适应我国现实生产力水平,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和农村经济社会基本稳定。
总之,畜牧产业规模化经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高,实现市场主导下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大趋势。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坚持畜牧业生产性家庭经营和服务性合作经营是我国畜牧业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现代规模化经营和农户家庭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局面将长期存在,畜牧业经济形式多元化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